浙江昂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昂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vsprin 2025-04-21 热点新闻 98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0年,对于很多车企而言都是决定命运的一年,更是汽车电动化进程的重要一年。于是各家车企更是一点都不敢忽视,纷纷在开年就搞点大事情。?

浙江昂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在去年12月份完成针对内部员工的小规模交付后,特斯拉于今年1月7日在上海超级工厂向国内第一批普通消费者正式交付了她们的爱车。在活动上,特斯拉CEO马斯克亲自到场,并亲自为首批消费者交付新车。

在本次交付活动中,共有10位消费者收到了自己订购的Model?3。在经历前段时间的一系列调价后,新车售价定格在29.905万元,其中包含了2.475万元的国家新能源补贴,并标配了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

除了Model?3的交付仪式以外,Model?Y项目的启动仪式也同期举行。在仪式上,马斯克表示Model?Y将会是一款大家都买得起的车,并且将采用新的生产制造技术。不过,除此之外马斯克对国产版Model?Y的其他消息都闭口不谈。

在经历一系列风波后,国产版Model?3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并且根据此前消息显示,目前国产版Model?3的零件国产率仅为30%,在年底将会提升至100%,如此一来,售价已经跌破30万元大关的Model?3有望继续下调,对于许多需要一台靠谱电动车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

此外,Model?Y项目正式启动也意味着特斯拉方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重视,根据目前进口版Model?Y?44.4-53.5万元的指导价来看,将来国产的标准续航版车型售价或许也将大幅下调。并且得益于Model?Y与Model?3高达75%的零件共用率,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它最早将于年底面世,至于价格,那还是个未知数。

在近日举办的CES电子展上,本应发布其全新旗舰游戏机PS5的电子巨头索尼竟然不走寻常路,发布了它的首款纯电动概念车Vision-S,堪称跨界造车又一厂。

说回新车,新车的外观让教授一眼就想起之前在美国硅谷进行路试的Lucid?Air,不过Vision-S在外形上反而没那么强烈的科技感,整体造型依旧与传统轿车相似,不过在前脸处的横贯式LED灯带搭配两侧LED光源还是带来了它应有的科技感。

在内饰方面,Vision-S也不改索尼公司科技大佬本色,能塞上屏幕的地方就都塞上去,可见在车辆中控台已经被一整条贯穿式屏幕给填满,并且在后排还享受两个独立的屏幕配置,相比起略显平淡的外形,内饰才是“索尼大法”的真正体现。

事实上,Vision-S由索尼和麦格纳共同打造,同时博世、英伟达、高通以及提供操作系统的黑莓都是这台概念车的供应商,索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提供它的看家本领:图像传感器和音频系统。他们通过各自优秀的技术在车辆内外布置了多达33个传感器,将其用于自动驾驶以及优化信息娱乐系统。

不过,据索尼官方新闻发言人表示,索尼并无生产汽车的准备,此举更多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技术,用Vision-S上实现的自动驾驶技术向外界展示自己可以成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部件供应商。索尼此举,无疑是看好在汽车技术变革时期所带来的未来红利,希望能在自动驾驶大力发展的今天搭上一把顺风车。

近日,乘联会公布2019年度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102.4万辆,同比增长3.9%。

2019全年新能源销量累计排名前三的车型分别为北汽EU系列、比亚迪元EV以及宝骏新能源,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北汽EU系列全年累计销量111125台,相比去年同比增长244.2%,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共享汽车、新能源出租车的影响。

同时在榜单上我们也可以见到广汽新能源Aion?S、欧拉R1两台在2019年才正式发售就已冲入榜单前十的优秀车型。不过在榜单上我们也可以看见部分销量下滑的车型,例如奇瑞eQ、比亚迪e5以及帝豪EV,虽然仍然进入了榜单排名前十,但受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产品力的影响,这三款车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根据榜单我们不难看出,相比起去年新能源车井喷式的爆发增长,今年在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热潮有所减弱,但受限于排放、限牌政策的愈发严苛,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购入新能源车,可预见在2020年新能源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并且由榜单上元EV、欧拉R1等车型的优秀销量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消费者购入新能源车型主要集中在小型车,使用小型新能源车逐渐成为更清洁、低成本的出行选择。

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Automobile?Co.,Ltd)正式成立,日后将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本次吉利与奔驰的合作也是继光束汽车(宝马+长城)后第二家与国外品牌以50:50股份成立的合资公司。据声明,双方将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全球总部将设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并在中国和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据悉,由中国全新工厂生产的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并且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在此次合作中,最为显眼的便是纯电动smart车型即将通过新工厂进行国产的消息,目前进口smart的价格在12.28-19.89万元不等,无疑小巧的身姿与高昂的售价是相当不匹配的,所以目前smart在国内的销量一直不见起色。

而本次合作将生产的纯电动smart将依旧保持车身原有尺寸,面对国内众多售价便宜的微型电动车恐怕还是占不到太多上风。抛开尚未清楚的动力、续航参数不谈,光是在奔驰车标加持下的品牌溢价便是各大微型电动车消费者难以接受的,除非smart能够自降身段,将价格维持在稍高于奇瑞eQ等车型之上,否则面临它的依旧是较为黑暗的市场前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根据中汽协公布最新产销数据,今年首月新能源汽车下滑较为严重,产销分别为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5.4%和54.4%,这是自2019年7月份补贴退坡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第7个月同比下滑。

尽管近期销量表现不佳,但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向,很多人还是看好的。在特斯拉股价一路上涨的带动下,无论是供应商宁德时代,还是整车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股票基本都经历了一波涨停。

同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将有不少车企的新能源产品陆续进入市场。但不得不提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产品差异化优势并不明显,趋于同质化。很多企业想尽量缩短这一瓶颈期,于是他们瞄准了固态电池。

重金落子固态电?

近日,戴姆勒牵手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共同开发固态电池技术,加速固态电池量产应用。戴姆勒表示,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固态电池将是下一个关键技术,在近年有可能看到乘用车固态电池原型产品。

同时,魁北克水电公司在1月31日曾宣布,公司将帮助约翰·古迪纳夫和玛丽亚·海伦娜·布拉加的创新型固体玻璃电解质获得专利许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戴姆勒公司的帮助开发固态电池技术,一旦该固态电池达到量产状态,将在戴姆勒旗下电动汽车上使用。

丰田也掩饰不住要加大马力进军电动化市场的决心,近日宣布与松下合作成立新公司,开发和生产方形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以及研发“下一代”电池,新公司命名为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拟定于2020年4月1日。

其实,戴姆勒和丰田并不算最早入局固态电池的车企,在2018年,现代宣布投资位于马萨诸塞州的Ionic?Materials公司,进行固态电池研发工作,并计划将于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同样是在2018年,大众投资1亿美元与QuantumScape公司建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建立固态电池生产线,并表示两家公司将共同努力,在固态电池领域发力,最终计划是实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生产。

此外,宝马除了自建电芯研发中心,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外,还于Solid?Power在固态电池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有望于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知难而退的戴森在放弃造车之后并没有放弃对固态电池的研究,戴森曾在声明中表示将继续将专注于制造固态电池这一艰巨任务。除了国外车企,上汽、长城、比亚迪等国内车企也在默默研发,车企纷纷入局固态电池,难道是锂离子电池不够“香”吗?

锂离子电池的终结者

科学界普遍认为,锂离子电池已经达到了极限,而采用锂、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为传导物质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则被一致看成是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

几年前,新能源汽车作为乘用车市场的闯入者,有着很明显的一个短板——续航里程短。而续航里程又是消费者选购时最在意的一项产品参数,得“长续航”者得天下,于是车企纷纷提高续航。于是几年的时间续航里程很快从最初的160公里,提高到现在的超500公里。

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宣传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电池容量,另一方面是能量密度。在能量密度方面,据《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的动力电池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到2025年,单体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

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国内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还是全球动力电池佼佼者松下,目前能量产装车的最高能量密度电芯大约在260~280Wh/kg,主流车型采用的量产电池水平都在180~220Wh/kg左右,距离规划中提到的300Wh/kg还有一定的距离。此外,在综合到安全等各类指标后,行业专家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极限为300Wh/kg。

固态电池则不同,目前有些公司研发的双电解液半固态电池就已经达到了350Wh/kg单体能量密度;中科院多个研究所也已经研发出300Wh/kg的动力电池,并与合作单位推进产业化;SF?Motors旗下部门TeraWatt?Technology在2019年8月份宣布推出4.5Ah固态电池设计原型,该电池的能量密度达432Wh/kg,这种能量密度可以直接达到规划中2025年的目标。搭载固态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也将突破新的高度,可能超过800公里,甚至是达到1000公里。

提振新能源行业

除了在能量密度上超越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还有很多其他优秀品质,如安全性。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与动力电池相关的电动汽车自燃事故至少有40余起,仅在2019年国内发生自燃事件就涉及蔚来、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北汽、江淮、云度等品牌。

锂离子电池如果过充或遭到撞击,很有可能损坏隔膜,进而导致发生短路,引起火灾。而固态电解质具有不可燃、不腐蚀、不挥发、不漏液等优势,此外,作为动力电池还能省掉电池包外壳、冷却等系统,节约空间、减轻重量、减少内阻力,提高循环寿命。

尽管有着不少优点,但是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到应用并不是没有面临困难,固态电池在固态电解质的导电率、内阻界面阻抗及相容性上存在着问题,导致短时间内尚不能量产应用于市场;生产成本昂贵,仅生产满足智能手机需要固态电池成本就需要约为1.5万美元。鉴于此,很多企业持观望态度,特斯拉CEO马斯克便是代表,“固态电池有一定前景,但是距离技术成熟还需要时间,目前也不足以改变特斯拉的战略。”

确实如此,目前固态电池还仅限于实验室阶段,距离要实现量产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股市却早早对固态电池敏感起来,赣锋锂业最近一个月上涨33.10%,上榜深股通3次,外资累计净买入6.19亿;近两个月上涨101.04%,上榜深股通3次,外资累计净买入6.19亿,可谓是十分活跃。

今年1月由于春节假期较往年提前,当月有效销售时间减少,导致新能源销量下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受疫情影响,车市复苏仍需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受到很大程度的打击。而此时不断传来与固态电池相关的消息,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确实是一剂有提振疗效的良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浙江昂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