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拟申报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城市 打造可复制的模式

合肥拟申报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城市 打造可复制的模式

vsprin 2025-05-10 头条资讯 46 次浏览 0个评论

易车讯 近日,合肥市宣布拟申报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城市,相关项目已经启动。通过展开申报工作,力争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领域打造可以被复制的“合肥模式”。

合肥拟申报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城市 打造可复制的模式

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以城市为主体自愿申报,申报方案包括本地区开展试点的基础条件、试点内容、目标任务、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内容。

此次联合试点具体内容涉及多方面,包括加强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整车、动力电池、换电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保障质量安全性能;开展示范应用,以城市实际需求为基础,制定合理可行的换电模式车辆推广目标,鼓励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试点等。

近年来,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发展。换电设施是打通新能源汽车续航堵点的新型基础设施,相较于普通充电设施,换电设施所用的时间更短更高效,有助于提升车主的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合肥市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方面基础条件较好,产业聚集明显、技术优势突出、应用示范典型,具备申报试点的关键要素。因此,相关部门拟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城市申报。

目前,蔚来、比亚迪、亿纬锂能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均已落地合肥,合肥将组织专人调研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等全国换电试点优势地区,鼓励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试点。

蔚来缺钱,这已经不是秘密,再加上时艰之下,资金愈发吃紧。

所以,进入2020年后,有关投资蔚来的新闻是此起彼伏。

2月25日,蔚来证实,蔚来已经与合肥市签署了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合肥的合作框架协议,蔚来获得合肥市政府的100亿投资。

再加上已经被证实的前期2亿美元的融资和26日被李斌否认的吉利3亿投资,蔚来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但对比第一条的纯财务投资,吉利与合肥的投资更容易让腹黑者臆测。

按照阴谋论的说法,吉利对蔚来的投资是以获得控股权为前提的,合肥对蔚来的投资是以蔚来总部迁址合肥为代价的。也就是说,蔚来为了权,放弃了吉利;蔚来为了钱,放弃了上海。

究竟该如何看待?汽车有智慧咨询了经济领域专家。

“吉利与合肥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投资。吉利一直都有购买的先例,有没有目的还不得而知,因为这是纯商业行为,可能会有商业利益牵涉其中;但合肥不同,其投资是行政行为,其目的必定是公共利益。合肥以蔚来迁址为条件,其实是对公共财政的负责,毕竟蔚来能为合肥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引擎力量。”该专家如此解释。

以吉利来说,蔚来品牌是其最看重的地方,蔚来目前以约40万元的售价卖出了超过3万辆汽车,俨然是造车新势力中最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李斌看来,蔚来要做的是中国不一样的汽车,他不可能轻易把蔚来的控制权拱手于人。

这或许才是吉利与蔚来没能谈妥的最大原因。

2月25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合肥也否认了这一传闻,但他向有文汽车表示,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到了蔚来汽车的价值。而按照蔚来汽车刚刚在一级市场进行的可转债3.07美元核算,吉利此轮投资后,将占到蔚来汽车10%不到的股份,而入股后现有股东占股摊薄,吉利有望成为蔚来汽车第三大股东的说法,更显得无厘头了。

但此次未能谈妥,不代表双方没有谈判的余地。据了解,李书福对于李斌和蔚来很是看好,未来不排除合作的可能性,而李斌也没有否认。

终归来说,吉利与蔚来本就是商业社会中的一员,所有的谈判都建立在利益互需的基础上。商业谈判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不拢不代表着阴谋的破产,谈拢也不代表分歧的结束。

目前,吉利发展势头良好,对于蔚来品牌的购买需求并不十分强烈,或许对于蔚来的投资意向仅是态度原因,并没有所谓权利控制等无端揣测。随着吉利与蔚来的发展,双方仍有坐下来的可能性。

可合肥不同,作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才是第一要务,至于控股权并不重要,而迁址的要求对于李斌来说,并非不可接受。一是合肥本就在长三角核心经济区中,科研实力也是首屈一指,蔚来在合肥可能影响没有那么大;二是蔚来本就与合肥企业江淮有战略合作关系,迁址合肥或许能加强与江淮的合作联系。

据了解,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蔚来中国预计2020年营收148亿元(上市3款车型),2024年营收1200亿元(上市6-8款车型),2020年至2025年总营收4200亿元,总税收78亿元,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蔚来中国落户合肥5年内将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龙头企业。

仅看这些数字,就能想像到蔚来对于合肥发展的重要性。

而对于蔚来来说,规模越大,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就越多。在迁址合肥后,蔚来相应也能获得合肥政府给予的土地、政策、税收、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让蔚来的抗风险能力变强。同时车企发展达到一定级别规模后,也容易形成“梧桐引凤凰”的作用,为当地政府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从而形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

仅这一点,蔚来与合肥就有共同所需之外。

再看蔚来与江淮的合作。在面向未来的新能源领域,江淮汽车历经十年七代迭代研发,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电池液冷技术世界领先,国内独一无二,累计应用推广新能源乘用车近10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5亿公里。

2019年3月,李斌曾公开表示,已经决定第三款车型也会在江淮进行生产。和江淮会有一个继续的合作,相信改造完成以后,年产能会到15万辆,基本能满足未来两到三年内2~3款车型的生产能力。

此番蔚来总部搬到合肥,与江淮汽车比邻而居,对江淮、对蔚来、甚至对合肥当地的汽车产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江淮“混改”。

2014年7月,江淮汽车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将江汽集团整体上市,建投投资与实勤分别投资入股10.83%和2%,江汽集团持股比例由35.43%下降为30.47%,从而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然而由于民营资金的比例较低,并未完全激活江淮汽车的活力。

外界对于江淮的“二次混改”一直抱有预期,而2016年就与江淮开启合作的蔚来,也是近年来被提及最多的潜在参与对象。蔚来总裁秦力洪回应说:“混改这件事蔚来和江淮的管理层之间从来没有正式谈过,但我相信由于地缘规划的原因,汽车产业的投入都很重,蔚来中国落户合肥、合肥投资蔚来这件事背后,肯定会促进未来与江淮进一步更深入更好地合作。”

2月10日以来,江淮蔚来制造基地已经全面复工,恢复了生产。但受到上游供应链供货的影响,产能的完全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秦力洪说:“这取决于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因为天下的汽车厂没有一家能够离开武汉而玩得转的。”

可以说,蔚来、江淮和合肥,都有可能在这次合作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如今,合肥投资蔚来已成定局,而蔚来也获得了其急需的资金,双方在合适的对价中取得最大的利益,这才是让阴谋论不攻自破的重要原因。(文/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合肥拟申报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城市 打造可复制的模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