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门户
中国古代汉族男女婚姻,受传统习俗影响,均以父母之命为大,媒妁之言为准。虽说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且决定男女双方后半生的幸福和痛苦,
但男孩子订婚一般都是由男方家父母托媒求婚于女家。只有在女方家父母同意后才以先男家后女家的程序进行“相看”或称“相门户”的。那时“相门户”,男家要赏给女方装烟钱或押婚物品。
2、定亲
媒人将女方的“庚帖”,即生辰八字,送往男家,请占卜者推算是否合婚,有无冲克等,如愿后,需“还帖”并议聘礼数目。择日将聘礼的一半送往女家“过小礼”,又称“挂坠子”。婚礼之前必将聘礼全部送往女家,称为“过大礼”或“通信”,并议婚期。
聘礼之外还要有筷子、葱、粉条等物,女家留半,男女双方还要请“全科人”(父母双全)的妇女为新人裁衣,称为“开剪子”。过礼的数量和档次要由媒人与双方协商后确定。大都要一猪一酒或双猪双酒(一猪:即一口肥猪,重量必须100斤以上;一酒:一般为50斤),
另外加成衣数套,单、夹、棉衣数套和一部分现钱。钱的多少按男方家的贫富而定,再由男方选一吉利日子,设酒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俗称“相门户”。然后女方家也设酒宴请媒人和男方家长,俗称“换盅”。至此,才算正式订婚。
3、查日子
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4、婚礼
婚礼前日,女家宴请亲友、邻居、宾客,馈赠钱物,称之“助妆”或“添箱”。结婚日期多为男方决定,但也必须征得女方同意。男方将订婚时女方所要的一切钱物都要送至女方家,俗称“过大礼”。然后才能结婚。结婚过程一般需三天。
5、贺郎歌
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
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北方汉族婚俗
百度百科-晚间婚礼一些结婚的仪式和习俗,随着城市化的改进,变得越来越简单,现在在城市里,结婚仪式和过程都非常简单,男方去女方家迎亲之后便去饭店进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就可以开席吃饭,一个婚礼就算结束了。但是原来结婚的那些习俗在农村还是会有存留一些,农村结婚场面也十分热闹。
在农村办结婚喜宴之前都要在村里的广播宣传一下,让村里的人都知道,结婚那天都来喝喜酒,热闹热闹。结婚当天新郎新娘也是要老早的起来进行化妆打扮。在结婚之前,亲戚朋友们也会提前几天来到家中帮忙操办婚礼的事务。一般情况下,在清晨男方就要驱车去女方家中接新媳妇儿,有的地区会有一些习俗,伴娘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考验新郎官儿的耐力和对新娘的真心。
考验新郎官的时候是最有趣的,过程也非常热闹。在我们老家,伴娘会把新娘的鞋脱下来,然后藏在屋里叫新郎来找,找到鞋子之后背上新娘离开家中去婚礼场所。经过传统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和夫妻对拜之后,需要夫妻没给父老乡亲敬酒,通常在农村结婚都会选择在夏天就在室外支起大良棚,棚中放着喜宴的桌子,十个人一桌,桌子与桌子之间都紧挨着,十分热闹。
如果农村有谁家在办喜宴,离挺远都能听见奏乐的声音,那种喜庆的氛围能布满整个村子。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西式婚礼,因为简单浪漫,所以传统的中式婚礼可能渐渐的褪去,但是有些风俗习惯在农村还是保留着,这一点也是值得欣慰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