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相信每个人都做过,而且很多人都做过很多非常真实,稀奇古怪的梦,并且有的时候,在现实中我们所遇到的场景和事情,也总会产生一种曾经在哪里见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然后通过仔细回忆,好像曾经在梦里,眼前的一切都曾经实实在在的发生过。
比方说,我们和朋友在街上逛街,突然你灵光一闪,感觉眼前的场景非常的熟悉,你甚至知道下一秒原本晴朗的天空就要下雨了,而你和朋友都没有带伞,你们狼狈的逃到一家商场中,竟然不巧的遇到了前男友在和女朋友逛街。你正想着,果然,晴空万里的天空开始乌云密布,下一秒,大雨落下,你们躲进最近的一家商场中,你一抬头,真的看到了前男友。
科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做梦,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在我们睡眠的时候,发生了一些记忆激发,或者我们在删除一些记忆的时候,以另一种方式再次为你呈现了出来,可是,这些也都不过是科学家们的猜测而已,虽然人类如今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是我们对于人类大脑的了解仍然非常少,所以,关于为何我们会做真实感的梦,也没有办法去做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梦境或许与高维空间有关。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有科学家表示,空间是多维度的,人类所在的是三维空间,而在我们之上,至少还有7-8个维度的空间,理论上来说,高维空间可以向下控制低维空间,但是低维空间却没有办法与高维空间进行沟通,不过,人的梦境或许是与高维空间沟通的唯一通道,在科学上,这种梦境又被科学家们称作?维洞?。
当我们陷入沉睡,我们的意识就会进入到高维空间中,于是,我们在那里经历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同时,因为低维空间是由高维空间所创造的,所以,对于未来的事情,我们也会有一定的了解。
有一部科幻片叫做《星际穿越》,在影片中,男主角进入到五维空间,发现那里竟然可以随意对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进行查阅,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于是,他回到过去,与女儿对话,希望她可以将还未参加星际任务的自己留下来,这样,一切都会被更改。
而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梦境非常的真实,或许也是如此,在与高维空间的接触中,我们会发生一些场景的重合,而在现实中,因为我们曾在高维空间中意外的接触到了未来的某一个片段,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似曾相识。
当然,这种说法虽然是推测的一种,也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家们通过对量子物理的研究发现,量子对人的意识也可以进行很好的解释,比方说,人类的意识或许正是通过量子纠缠,而成功的进入到高维空间之中。宇宙之大,未知的奥秘还有很多,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彻底揭开梦境的真相。
(一)物理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认识到人的一部分梦境是由来自体内外的物理刺激制造的。来自体内的物理刺激,如一个人腹内的食物过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梦境。所谓“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或“甚饱则梦行,甚饥则梦卧”。有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身冷梦水,身热梦火”,“将阴梦火,将晴梦火”,“蛇之扰我也以带系,雷之震于耳也似鼓入。”在梦的分类一节中的“感梦”(由感受风雨寒暑引起的梦)和“时梦”(由季节时令变化引起的梦)均属于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梦。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张耀祥教授对此曾评论道:“承认物理的刺激作为梦的原因,破除了无数关于梦的迷信。” (二)生理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认识到做梦也可因生理因素引起。我国古代学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 (1)体内阴阳之气的缺少或过量。前文已述,梦是睡眠中的不安稳状态。睡不安稳常常会因体内的阴阳之气缺少或过量造成。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在睡眠中由于缺少某种“气”,而使睡眠处于不安稳状态,从而出现梦境。《黄帝内经》就认为“是以少气之厥,令人亡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也认为在睡眠中阴阳二气中某些气过量或全部过量也会使人产生梦境。《黄帝内经》也认为:“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不盛则梦堕。”《黄帝内经》的这一观点被后代思想家广泛继承。如《列子》中就有类似的话:“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阴阳俱壮,则梦生杀。”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 (2)五脏之气过盛。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五脏气过盛也是致梦的一个生理因素,所谓“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感则梦善笑恐畏,牌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以上两个因素在古代影响是相当大的,并且有相当大的权威性。我们认为,如果说这两种因素对探讨或解析梦的原因有所贡献的话,这贡献便是它们对做梦的生理机制作出了尝试性探讨,给后人以某种启示。但是这种探讨仅仅停留在主观猜测阶段,缺乏科学根据,所以这些在历史上曾发生巨大影响的学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失去意义。 (3)内脏感通致梦。如二程就认为:“入梦不惟闻见思想,亦有内脏所感者。”他们认为:梦是“内脏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梦见水、饥饿的人梦见食物,都证明内部感觉是可以致梦的。 (4)气血有余致梦。与上面几种观点密切联系的是,我国古代还有一种观点即梦是由于体内血气有余而产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认为:“盛而梦,衰而不复梦;或梦或不梦,而动不以时;血气衰与之俱衰,面积之也非其富有。然则梦者,生于血气之有余,而非原于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说:“形者,血气之所感也。梦者,血气之余灵也。” 我以为与上述三种观点比较这种观点的主观猜测的成份更大,更没有科学根据,如果说要有所肯定的话,只能说它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形神观,把梦这种精神活动看成是生理活动的产物方面有所贡献。 (5)疾病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普遍认为,生理疾病是人做梦的一个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阴病梦寒,阳病梦热,内病梦乱,外病梦发”,便是。对疾病致梦论述的最典型、最详细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他说:“夫虚劳之人,血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正邪从外集内,未有定舍,反*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而不安,喜梦。”疾病致梦在现代科学中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几个生理因素中疾病致梦是最容易“参验”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三)心理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不仅认识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导致梦境,而且认识到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做梦。有哪些心理因素会引起人的梦境呢?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言论来看,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梦的内容。但论述较多的是思虑、情感、性格对梦的影响。(1)思虑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又说:“昼夜所思,夜梦其事。”他还曾举例说:“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列子也认为“昼想”与“夜梦”是密切相关的。明代的熊伯龙亦认为,“至于梦,更属‘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则梦之。”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认为:“梦,思也,缘也,感心之迹也。”那就是说梦既可由思虑引起,也可由感知,记忆引起。也即是说,王廷相认为人的整个认知过程都可引起梦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间之梦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继续。所谓“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即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他又说:“思扰于昼,而梦亦纷扰于夜矣。” (2)情感致梦。东汉王符所说的“性情之梦”,《列子》中所言的“喜梦”、“惧梦”、“噩梦”均属于情感引起的梦。晋代的张湛亦云:“昼无情念,夜无梦寐。”明代的熊伯龙,在承认思虑致梦的同时,也对情感致梦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举例说:“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白梦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 (3)性格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的性格对梦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这段话除了说明梦境必须依赖经验外,亦可说明梦对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认为,具有“骄吝之心”的人,在梦中就会争强斗胜;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梦中亦会追货逐利。总之不同的性格对梦境中的内容有不同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