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行业]作为最早喊出“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的中国车企,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举措备受关注。近日在2020世界新能源大会期间,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勇与汽车之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新能源市场未来的广阔前景和销量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基于对未来十年市场变化的预判,长安新能源规划了新的技术平台、产品及高端品牌,电动化路径也愈发清晰。
私人消费将迎来增长期
目前高端新能源产品和低端代步电动车“两头大”的情况突出,以8月为例,2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达到34%,而售价位于5万元以下区间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0.01%提升到10%。与此同时,主流消费群体所在的紧凑型市场还未有效启动,这部分消费者仍然持有浓厚的观望态度,8月份10-20万元区间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7%,远低于传统燃油车领域该价位段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意味着,紧凑型市场的打开非常关键,同时也有很大增长空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无论新能源领域还是整个车市都出现了大幅的同比下降。到了下半年,随着疫情的阶段性控制,车市产销量在逐步恢复。杨大勇指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结构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用户群体中,真正的私人消费占比仅有两三成,大部分产销量都依靠出租、网约车等公共领域消化。杨大勇判断,营运市场受疫情冲击严重,今年下半年开始,私人占比将大幅提升,预计至少增加一倍以上。
“下半年的变化应该不叫反弹,而是有反转的意味,新能源汽车在个人市场的发展从此会开启一个新的增长期。”杨大勇认为,转折点的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是消费者观念的变化,用户过去对新能源汽车的顾虑非常多。根据长安新能源的调查,在推动主流消费群体“弃油从电”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六大核心痛点:售价高、续航焦虑、充电难、安全担忧、残值低、体验差。随着技术的进步,部分痛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另外在车型的更新迭代上,一些全新的、体验非常好的高端产品,也陆续投放到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未来十年技术路线变迁
据杨大勇介绍,目前长安新能源的市场路线是先满足公共领域的需求,提供高质量、高安全、高性价比的产品,再逐步向私人领域扩展。从近几年长安新能源的产品结构来看,一方面是满足网约营运市场的需要,主打产品有逸动系列。另外一方面是满足农村市场需要,例如最新推出的奔奔E-star,在新能源下乡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长安新能源换电站示范运营』
为了满足营运市场的配图基础设施需求,长安新能源还尝试了换电模式。今年9月,长安新能源换电站首站在重庆落成,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基于长安新能源EV460改造的换电车,30秒即可完成换电过程。据杨大勇介绍,换电项目被称为长安“1+1工程”,第一个代表了营运领域对换电的要求,速度更快、节约更多的时间。长安新能源与奥动合作,主要是对出租车、网约车市场在城市中心做换电布局,能发挥换电模式70%的作用。还有30%是针对私人换电需求,主要基于长途旅行需要,节约路上时间。另外一个“1”将在长途出行的高速路上布局换电站。
当营运领域的换电模式成熟后,长安新能源将推出个人版的换电计划,随着下一代产品研发陆续推出,最早估计会在2022-2023年问世。
到2023年左右,预计随着电池等一系列新能源技术的完善、成本的降低,电车和油车的价差会控制在20%以内的。杨大勇认为,会有相当一部分油车的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消费。这个阶段,长安新能源将会开始投放针对个人消费的主流产品,以每年一款新车的进度,实现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中型SUV等车型的逐步覆盖。
“消费者从燃油转向电动这个过程中跨越的鸿沟很大,除了上述六大核心痛点,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都在阻碍消费者选择电动车。因此在推广的不同阶段,需要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来进行解决。”
近期大众和理想汽车之间因对增程式路线的不同看法而引起隔空争议,在杨大勇看来,不必非要证明哪个技术路线更好。能适应市场的、能让消费者觉得满意的,就是适合的产品。因此,长安新能源的产品会寻求多种技术路线融合,现阶段更倾向于用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车型,给“油转电”的距离之间架起一个桥梁。预计在2023-2027的五年时间内,插电式混动产品销量会有较大增长。
中长期的技术路线来看,2027年以后纯电动产品会重新主导市场。尤其到了2030年,固态电池将产业化运用,彻底解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问题。同时,燃料电池车也会走向成熟,燃料电池+电动的混合路线或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长安新能源也会按照这个判断节奏来布局产品。
新平台和高端品牌已在弦上
目前长安新能源的产品主要是基于传统燃油车平台改造,竞争力并不突出。杨大勇表示,从长远考量,长安新能源需要打造更新一代的产品,用全新的平台、全新的技术,把智能化和电动化进行融合,才能满足消费者对未来产品的需要。
据他介绍,最早在2022年,以纯电为主、兼容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平台将面世,首款产品将会采用全新设立的高端品牌,新品牌由长安蔚来和长安新能源团队联手打造,长安新能源提供三电技术支撑,未来也会引入新的投资者,在设计、智能化方面形成独特优势。2022下半年的时候,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主流中型车产品会亮相,年底推出小型车。
在长安全新产品投放及品牌向上的双重任务线上,各个关键节点与外资品牌大举进攻新能源的时间线交叉,挑战的压力可想而知。杨大勇信心依旧:“跨国车企在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不如过去在传统领域强势,相反,中国品牌积累了一定先发优势。例如在核心的动力电池领域,国内已经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在智能网联网方面,中国品牌的车机系统、智能化座舱体验也优于外资品牌。”
『长安自动驾驶车路试』
长安已经掌握了两张关键底牌。一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提前布局,2016年完成从重庆到北京2000公里的无人驾驶路试,2019年L4级自动驾驶车投入示范运营,2020年9月上市的UNI-T具备L3级技术。另外,长安和腾讯组建了合资公司梧桐科技,联手打造TINNOVE?OS汽车智能系统,在智能座舱领域也有所突破。
对长安来说,品牌化运作是一大挑战,即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呈现出一个高端品牌的调性和理念。中国品牌中,蔚来汽车已经走出了高端之路,产品售价卖到四十多万。作为蔚来的战略伙伴,长安对蔚来的经验和模式有所了解。杨大勇表示,长安也会参考其中一些好的做法,不断推高品牌价值。
2025年争取实现30万辆产销
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50万辆,较中国多了1.4万辆,引起了行业各界的广泛关注。杨大勇分析了两大原因。一是欧洲市场目前的补贴力度非常大,中国在退坡的同时,欧洲在维持补贴。在这种强效政策的刺激下,份额超越中国也在情理之中。但补贴不可能永远持续,当补贴退坡时就会面临转型期,届时中国已经完成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依旧会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全球最大份额。
第二个方面,欧洲新能源的主攻方向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因为长距离驾驶的场景和需求更多。但中国以纯电技术路线为主,当欧洲的新能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冲击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程度有限。但长期来说,中国品牌仍需继续努力。在这一轮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国车企一定会在全球高端品牌的领域会占有一席之地。
受上半年疫情影响,杨大勇认为,2020年新能源市场规模不会超过100万辆。从2021年开始,随着这一轮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后,会有较好的增长。未来3-5年,年复合增长率应该会超过20%。
长安新能源预计今年的销量和去年持平,接近3万辆。预计2022年以后,随着新一代产品投放市场,销量还会逐渐提升。到2025年争取实现30万辆产销。从3万到30万辆中间有十倍的差距,对长安新能源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杨大勇依然保持信心,战略到位以后能够在2025年实现这个目标。(文/汽车之家?杜俊仪)
蔚来笑了,工信部牵头推广 价格和技术,换电模式难点在哪?
前两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力帆汽车和时空电动的换电模式:
力帆换电模式
时空电动换电模式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北汽新能源的电动汽车换电模式。
北汽新能源的换电模式,比力帆汽车和时空电动要来得稍晚一些,不过来势却要凶得多。2017年11月3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张勇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生态大会上,宣布了北汽新能源的换电计划-“擎天柱计划”。
“擎天柱”计划被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6年~2017年),建成换电站100座,运营车辆超过4000台;
第二阶段(2018年~2020年),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第三阶段(2021年~2022年),建成换电站3000座,运营车辆50万台。
现在是2019年和2020年的交界处,当前正是处于第二阶段的中间时刻,北汽新能源的“擎天柱”进行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汽新能源2019年的答卷。根据北汽新能源日前正式公布的数据,北汽新能源销量达150601辆,其中换电运营出租车数量为1.6万辆,累计建设换电站187座。在北京地区,投入运营的出租车超过4000辆,建成投运换电站90座,城区平均服务半径2.78公里。距离第二阶段结束还有1年时间,看来进度是有些赶,不过万事开头难,我们相信未来的换电市场发展,一定会更快。
换电和充电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按照惯例和相关标准,乘用车的换电时间一般为三分钟以内,与燃油车加油相当。更重要的是,换电模式使得电动汽车的车身和电池可以分离,把用户对于电池的焦虑从电动汽车上剥离出来,再专门争对电池焦虑进行解决。该模式不但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动汽车二手车的残值,更重要的是为用户打了一针强心剂,缓解了用户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的顾虑。
北汽新能源作为车企,强项为车辆,其换电合作方为奥动新能源。奥动新能源有多年的换电站建设经验,从换电站到电池PACK,拥有成熟的换电技术解决方案。
奥动的新一代换电站,换电站?3.0,采用集装箱式结构、标准化工业制造、模块化快速拼装和全新的外观设计。占地70平方米的换电站,只需一天即可建设换成,建设完成后,一天可服务288车次,其主要参数如下:
在换电模式上,与力帆汽车和时空电动不同,北汽新能源采用的是整包换电。即将整个电池直接摘走,然后放入新的充满电的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对车辆几乎没有任何改动,不影响车辆的各种性能。而其缺点就是,电池没有标准化,事实上北汽新能源旗下有多款新能源车型,而目前只有EU快换一款车型可以进行换电。
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北汽新能源的换电视频:
如上视频所示,北汽新能源采用了整包换电,底盘摘取的方式。因此车辆就不得不抬高,以方便车底的机械设备更换电池。如果车辆不抬高,那么就需要挖地安装,影响换电站的快速建设。所以北汽新能源换电车辆在进入换电站以前,需要先经过一段坡道。
@电车换电说,专门分享一些电动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行业]?换电模式,是否会成为你买电动车时的考量因素?7月8日,工信部装备一司召开座谈会,推广新能源车换电模式。
本次座谈会,主要目的是了解换电模式推广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同时听取相关企业和机构建议。北汽、蔚来、吉利、广汽等主机厂,以及宁德时代、奥动新能源等新能源企业,参加了座谈。 2020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新版新能源补贴政策,要求车辆补贴前售价不高于30万元,但专门提出“换电模式”不受影响。 从企业端看,蔚来一直是换电的拥趸。除了蔚来,北汽也在运营车辆上推广换电。吉利则在今年注册了“易易换电”商标,为换电模式做着准备。 但总的来说,多数车企对换电的态度,仍然是看好趋势,谨慎行动。对车企来说,换电模式并不是新概念,价格和技术,一直是换电的障碍。车企选择充电而不是换电,说明充电更适合主流用车场景。 以蔚来为例,目前换电站建设已投入超5亿元;每年还有1500万元的运营成本。车主单次换电,花费约50元。从7月10日起,蔚来宣布非首任车主将采取收费模式。 从免费到收费,蔚来以高成本教育了市场;作为品牌价值的一环,对蔚来可能是值得的。但对其他品牌,仍然是一个问号。换电普及,还要解决电池包通用问题,如果每个品牌都建设自己的换电站,土地、建站、运营成本,多数企业也无法承受。 政府关注,短期内必然能促进换电模式推广;长期来看,换电是否有生命力,还是取决于价格和用户接受情况。针对不同场景,让充电和换电互相补充,对电动车主来说,可能更有价值。(文/汽车之家?蒋平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