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选择一条对的路下去,比起你盲目的努力更重要。合资是海外汽车品牌想要进入国内必走的一条路,东风本田、一汽丰田、上汽大众等等这品牌,都是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存在。
与大众、丰田这样的车企合作可以赚得彭满钵满,但是如果跟其他的品牌合作可能就不是这种情况了,诸如与长安系合作的车企,基本上业绩都不太好,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长安标致雪铁龙等等,纵观它们,真的像是有魔咒一般,不是亏损就是退出了中国车市。
很多网友调侃长安,中国良心车企,外号“合资杀手”。虽然有一种调侃的意思在里面,但是不能否认,跟长安合作的车企,真的一个比一个惨,DS、马自达、铃木、福特,没有一个是稳步向上的,要么跌,么亏,甚至还有一个退出中国市场了。
长安,有毒?
DS作为法系车的高端品牌,如果说标致雪铁龙已经混的足够惨了,那么DS就更惨了,作为法系车的高端品牌,销量与竞品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个位数、两位数的销量已经是常态,成百破千都难,作为豪华品牌,混到这样确实够悲催了,法系车第一个要退出的应该是DS,现在已经由不得DS表态了,销量会直接给出答案。
马自达这么强大的一个品牌,拥有多项黑科技技术,车界中的颜值担当,旗下的车型没一个是不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一旦涉及销量就很尴尬,叫好不叫座说的就是它了,长安马自达坐拥昂克赛拉、马自达CX-5两大王牌车型,但是依然销量下滑,虽然昂克赛拉已经是万辆以上,但是没有掩盖它严重的下滑。
福特就不谈了,美系阵营的代表车企,更是闻名全球,拥有百年的造车史,不过自从跟长安合资以后,也是频出问题。甚至外面还有一句经典名言:百年福特毁于长安。拥有蒙迪欧、福克斯、金牛座这些经典名车的长安福特,再加上在SUV上面的布局,依然还是在销量持续性下滑,不禁让人唏嘘。
相比以上的这些车企品牌而言,铃木才是混的最惨的。好歹上面那些车企还在中国市场存活着,销量尽管下滑不至于说退市吧,铃木就不一样了,直接退出中国市场,硕大一个中国市场,居然留不下一个小众铃木,也是奇了怪了。
不过,冷静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出现销量下滑甚至退市,其实并不能怪长安,跟长安合作的这些车企都自身有点问题,把他们走衰的锅完全让长安背其实并不公平。
DS这个品牌就不说了,法系车的营销、售后拖累了这个品牌,再说DS这个命名真的与中国消费者五行不合。马自达要不是自身过于傲娇,也不会落得一个如今的局面,如果能将终端让利放开,不愁销量。至于福特,那纯属自身问题的,都多少年了,换个代磨磨唧唧,不淘汰你淘汰谁,一款车型指望买多少年?至于铃木,专注小型车细分领域,不注重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是退市的原因。
所以,与其说是跟长安合作有毒,不如说是自身的原因造成如今的局面,长安才是真正被这些合资品牌拖累的,没一个是正常的,如果都有大众、丰田这样的狠劲与口碑也不至于说卖不动吧。
长安自主经营的长安汽车,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自主品牌,名气上仅次于吉利长城,随着旗下的一些爆款车型发力,如今已经直逼吉利长城了,长安的自研蓝鲸发动机已经是“中国心”十佳的常客了,长安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非外界流传的那么一无是处。长安不是合资杀手,而是一家拥有硬核实力的自主品牌。
造车新势力+国资+IPO=?
可以学厨师,厨师是公认的前景不错的职业之一,有人的地方就有食物,有食物就有厨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吃穿住行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走进酒店或餐馆,所以厨师是一个人才紧缺的行业,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
而且学厨师没有年龄限制,学起来比较简单,只要肯学,用心学,还是比较容易学会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学厨师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无论在哪个城市,酒店、餐厅、火锅店随处可见,生意相当火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加之餐饮业利润高、资金周转回笼快、投资灵活等多重优势,成为很多人的创业选择
出品?|?破浪图文组
文?|?章丽娟
感觉,现在没有点国资背景,都不要轻易试水新能源汽车。
以前,我会关注,入局的都有哪些互联网出身的投资者,像BAT的在车圈的资金流动都会引起行业关注?,现在,我也会看看这些造车新势力背后有没有国资身影。
近日,从《科创板日报》得知消息,威马汽车科创板上市进程已正式启动,这大概将成为第一家科创板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车企。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新闻是,又有一家新造车公司宣布已开启IPO准备工作,计划明年上市了。今年车圈真热闹,造车新势力的上市消息一家接着一家。它就是我们或许有些陌生的天际汽车。
当然,谁有钱谁说了算,天际汽车已于近期完成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据天际方面披露,此轮投资包括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大型国有银行,资金将用于后续新车型研发、智能制造、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建设、品牌营销推广等。
据悉,在本轮融资前,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中也有上海国资、长沙国资、兴业证券等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方。
而这,也不是天际第一次获得外部输血了,去年4月,它就完成了来自上海电气领投的超20亿元A轮融资。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归属于上海市国资委。
到这,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两家车企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资方中都出现了“国家队”的身影。
威马,就不用说了,不久前,其公布的百亿融资中,由“国家队”进行领投,创造了国内新势力造车最大单轮融资,一时间刷爆朋友圈。
而天际汽车,虽然总融资规模低于新造车头部企业,进场也稍显迟缓,但是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还是获得很多关注的。
我当时经过天际汽车的展台时,一下就被吸引进去了。我记得当时他们正在和《神雕侠侣2》(一个手游)搞合作,整个展台的画风比较二次元,它们量产的智能汽车ME7的五块大屏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在新造车赛道大洗牌的2020年,天际汽车迈过了从0到1的量产关口,带着首款产品ME7正式开始接受用户检验,其展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还是令人钦佩的。
车展过后,越发觉得今年就是新造车势力的分水岭,不少造车新势力资本已经宣告“死亡”。此时,天际汽车还能逆势融资,的确是有两把刷子,而且,有了国资的加持,前路也显得更明朗一些了。
天际的未来可不可期,不清楚,但是有一个趋势自天际融资后,确实愈发明了了,那就是:国资频繁进入新势力造车。
自去年起,整体车市就陷入疲软,但是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汽车行业出现了一批车企热衷绑定地方政府和国有资本,换句话说,在电动化的趋势下,国资对新势力的青睐可见一斑。
纵观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企业越来越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也逐渐有了共同特点。比如它们都对“国家队”暗送秋波,并且这些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投资额度非常大。
最早的就是蔚来汽车了,今年四月末获得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国投招商投资以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三家公司共70亿元的投资,几乎令蔚来汽车“起死回生”。
最近,小鹏汽车在广州奠基又一产业园后,也得到广州市国资的青睐,共获得了广州开发区40亿人民币融资。显然,在新势力们新一轮的融资中,“国家队”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
除此之外,已经“停摆”许久的拜腾汽车近日也传出了新消息。一家名叫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它的出现或是为拜腾汽车输血,而南京市政府或计划投资。
新势力车企寻求地方政府资金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当然,其投资形式不局限于投资入股,还有融资合作、战略投资、大建产业园……等形形色色的投资合作模式。
比如浙江温州引入威马汽车,说是“圆了温州30年汽车梦”;广东肇庆引进小鹏汽车设立生产基地,被作为当地的“1号工程”。如今,威马汽车与小鹏汽车已经进入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而温州与肇庆,也成了其他地方政府的“样板”。虽然没看到真金白银的掏钱入股,但是划地、建厂、政策倾斜不也是投资嘛。
跟大多数缺钱的企业来说,华人运通就很不一样,就是那个扬言要打造中国最高端的电动车的企业,我猜,至今也没一家媒体能爆出它背后的资本,其创始人丁磊(此丁磊非网易的丁磊)只说过:“我们有来自美国的原始资本、还有政府投资,但暂时没有启动社会私募的计划,也不会有ABCD数轮的投资……”
懂了,不缺钱,不融资,有国资背景,这也不难猜测到,政府投资方就是他的第一工厂的建设地盐城。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新能源车企迫不得已被“国资”,比如,迟迟未能实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绿驰汽车只能“卖身”,买方就是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一个国有单位,其认缴20亿元入股60%,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这也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被国资控股的企业。
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国家的一项政策,随着国家补贴的滑坡,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热度却在攀升。从补贴方到投资方,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利益权衡。
当造车新势力+国资+IPO成为一个固定的套餐时,你说谁赖上谁都是比较片面的,投资还是上市说到底都个生意,还是利益至上。
当然,直接受益的还是新能源车企,能抱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腿,自然是好事,如果上市的话相当于给投资人一颗定心丸。
因为在投资人眼中,有国资背景的平台会相对来说安全一些,甚至觉得如果外界存在风险,国资企业可以兜底。我就看有些散户投资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政府投资,委婉点说,有没有国资背景介入,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而且,一般来说,有地方政府牵头注资造车新势力,后期比较能吸引更多资本,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最主要的是,新造车的融资热潮还在继续。从造车新势力军团中接二连三传出缺钱声音就足以表明,造车这件事并不是局外人所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即便是头部几家造车新势力至今都难言自身已经渡过了危险期。虽然在融资这块它们已经进入下半场,可是后期研发依然是个吸金的窟窿。加上传统车企巨头们已经开始大举进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对那些还未实现量产交付的新势力们来说,市场的大门基本上已经关闭了。
是否能够延续生存下来,没有它法,唯有用金钱续命,来尝试换时间和空间的可能性。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这时候,选择投入国资怀抱就显得很重要了。某种意义上那可能是一种自我的救赎。
另外,在地方国资的加持之下,造车新势力在当地也能获得更多资源。以合众汽车为例,其第一大股东为南宁民生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隶属于南宁国资委。除在南宁投建了年产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合众汽车还通过团购形式在南宁售出多台政府和企业用车。目前,合众汽车也在准备科创板上市。
那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这些钱有必要花吗?它花的值吗?
花还是得花。
事实上,“国家队”对于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不仅限于中国。人家特斯拉要是没有美国政府部门的力挺,也难有今天的成就。早在10年前,特斯拉曾从美国能源部获得4.65亿美元贷款,并是加利福尼亚州零排放政策(ZEV)的最大获益者;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大众的最大股东正是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PSA也被法国政府控股……
说句大实话,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张一直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坚定支持,在一度声势浩大的新势力中,“国家队”的身影从来就没有远去,只是在补贴退潮,新势力的格局将要形成的这个阶段,“国家队”的动作越来越被注意到了。
一方面,政府也希望“花小钱圈大钱”,希望用汽车打一场“地区翻身仗”。毕竟救活或者促进一个车企健康发展,无论对于促进当地产业健康,保地方经济,拉动就业等都有积极的意义,何况还能有利于“新四化”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地方国资对头部企业进行持续地投资,也是认识到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潜力相对较大。而且造车新势力目前的市场表现也逐步趋稳,说明产品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
另外,能被国资青睐的新势力大多都会走上IPO的道路,继蔚来汽车后,新造车势力头部玩家小鹏、威马、理想接连传来好消息,2020年或为新造车势力上市元年。
IPO,大家都懂啦,上市游戏本质就是一个圈钱游戏,资本游戏。它也没别的,就是来钱快,相当于给自己公司的资金来源多弄了一个水龙头。
看到像阿里、腾讯、美团和百度这些互联网公司和各个新势力造车合作得风生水起。国资自然也不想落后,即使是国字号的资本,但也都带一个“资”字,资本都是逐利的,这无可厚非。当然,万一,这项目扶摇直上,为当地创造就业、创造上好GDP,就更是一劳多得了。
那这钱花得值不值呢?我觉得这就因车企而异了,有些有起色了,有些依然萎靡不振。有些新势力在国资的助力下就算IPO登陆了资本市场,也免不了要面对一个绵长的产品矩阵真空期,同时供应链、渠道、售后等等问题都会接踵而来。
毕竟,国字号的资本不是永远的保命符。就算有政府“兜底”,企业也不可能高枕无忧。
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前景黯淡的企业,政府的出手只会多余而且浪费。
这就牵出一个新问题了,那就是当地政府“救助过头”,除了直接的投资、常规土地税收等优惠之外,政府动用资金“留住企业”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国资和地方财政甚至成为了新势力爆雷后的兜底者。
部分地方政府考虑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迫切希望实现地方产业协调发展、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所以其对造车新势力的冲动可能远大于审慎。
不过,我们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竞争性领域的最基本规律,盲目纾困并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不仅惯坏了企业,还会将国有资本拖入“黑洞”。南通的赛麟不就把江苏省如皋市政府“坑”了一把嘛。
其实,残酷的竞争也让我们更加看清这个市场,我想,这应该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判断:能够最终存活的新势力可能只是个位数。
这种判断在车市下行和疫情的到来后逐渐化为现实:大量新势力或倒闭或收缩或销声匿迹,“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了。
所以政府对企业的救助应该更加理性,毕竟救急不救穷,如果国有资本“接盘”造车新势力的事件继续增加,恐怕落后产能出清会受到极大阻碍,一些PPT造车的“故事大王”将卷土重来。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政府代替不了车企的发展,“国家队”的入场可能是救命良药,但绝不是免死金牌。
一个车企的存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市场的竞争,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是否具有竞争力。说到底,自强才是自救的底牌。我想,未来,是实干家的舞台。
*本文部分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