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总日记】柏林之声为何被冠以“音响中的劳斯莱斯”?

【诺总日记】柏林之声为何被冠以“音响中的劳斯莱斯”?

vsprin 2025-04-27 百科经验 73 次浏览 0个评论

上回提到年前给诺嫂淘了台带柏林之声的GLC260,从过去二十多天的使用实践来看,用得最多的功能就是这套音响了,遥遥领先于使用频度第二名的功能——座椅加热。我也是一个技术DIY型的音响爱好者(仅属自学+业余的级别),长期品鉴了这套音响后,深感“音响中的劳斯莱斯”这个称号并非浪得虚名,于是趁长假空闲写篇帖子,给大家简单聊聊一下:一套优秀的车载音响,通常具备什么素质,凭什么动不动就值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呢。

【诺总日记】柏林之声为何被冠以“音响中的劳斯莱斯”?

除了瓜子、饮料、口罩这些传统物件之外,建议有条件的也把耳机连上,或者蓝牙音响连上,有助于更好地吸收毒性。

(图:2003年赴德留学,犹如老鼠掉进米缸,拔草给自己攒了一套简单汽车音响,放在宿舍里听音乐。没有12V专用电源,就把一个台灯的内置变压器改造成功放直流电源;买不起4喇叭,就先买两个通用扬声器,暂时当两声道的书架音响听;买不起专业线材,就用普通的...;无法调均衡,就用了自己在国内DIY的耳机放大器做前置放大)

(图:为了更好的效果,必须做一对音箱。没有木板就用红酒包装箱,好在德国人各方面用料都偏扎实,瓦楞纸箱的声学品质居然厚重到和薄层板差不多;厕纸芯的用料也同样很粗壮,我找了两根来做低频导管)

(图:成品图。为了增加箱体的厚重感,减少不必要的共振,每个音箱上都用2kg左右的书压着)

(图:后来一个中国妹子搬来成了我邻居,来往中发现她很喜欢听音乐,省吃俭用一直想买套音箱,但是不知道该买什么好。于是我花了两周悄悄给她做了一套“简易版电脑音响”。这两周里,我大半时间都花在翻各个宿舍楼下的电子类垃圾上,寻找可以利用的废弃元器件。在德国要做电子DIY可麻烦了,没有中发、知春这种大型电子市场,元器件很不好买,街头的“电子爱好者商店”也只能买点通用的电阻、电容、烙铁啥的。好在我找到了一个能修好的14V/3A电源,为了元器件容易买到,我在设计时选了A类功放路线。里这个功放虽然小,但集成了电源噪音抑制、前置放大器、频响补偿、低音增强、功率放大,唯一缺点就是用起来非常“暖和”。)

(图:后来那个中国邻居就成了现任诺嫂。这是我给她做的音箱单元,由于功放是很容易发热的A类功放,所以我挑选了灵敏度很高的扬声器,这样在较小的输出功率下,就能达到同样的听觉效果,而且失真很小。后来箱体被诺嫂美化成上图这样了,理工男的那种寡素气质荡然无存了~)

2004年回国时,我们还把这套音响背了回来。之后的十几年,我再没时间深入捣鼓音响相关的物件,今天属于重操旧业,如果有不当见地,请大咖们指正哈。

好的音响让你用耳朵去“看见”

和发动机一样,每台车都有一套音响,有的只值几百块,有的就要好几万,大多数汽车音响严格说称不上音响,只是个车载广播,能连手机,驾驶途中有东西听听不会无聊罢了,真正的好音响是必须结合汽车这个特殊载体做很多设计和调校的,其中包括硬件、软件、选材、匹配,以及和车身设计兼容。

就像这台GLC的柏林之声,带给听者的感觉是有甜味的,温润、宽松,而富有光泽的声音,你可能单看帖子很难想象为何能用上这些词语去形容一套音响,但它和其他高档原生汽车音响一样,的确做到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高端汽车音响品牌,除了柏林之声,还有丹拿(DYNAUDIO)、宝华韦健(Bowers?&?Wilkins)、铂傲(Bang?&?Olufson)、哈曼卡顿、BOSE、英国之宝(Meridian)、马克莱文森等,有各种科普文章聊及这些音响品牌、甚至想给它们排座次,我个人认为单就同一阵营里的各个品牌而言,是难分高下的,每个品牌里也都有各个档次的产品,关键还是得看这套产品的最终表现效果,接下来我就要聊到汽车音响有别于家用音响的几个关键挑战和烧钱点,大家看明白后,就容易识货了。

烧钱点1:改善整车噪音表现

和坐在家里欣赏的音响的一大区别就是,车子本身就是一个噪音源,发动机噪音、传动系统噪音、胎噪、风噪都会对听音环境造成干扰,如果这台车的底子不好,音响工程师的努力基本都是白费,他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找一台噪音总体水平低、隔音效果优秀的车子。

做过NVH的圈内朋友就知道,让车内噪音下降每1个dB(分贝),背后隐藏着多少工程师的心力和研发财力投入,如果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那么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安静了。拿我之前的调校工作举个例子:

“爱车的诺诺”初创前,整个团队是跟动力总成的测试打交道的,这也是车上最大的噪音源之一。每个车企都巴不得下一代车型听不到发动机、变速箱的任何噪音,但只要用的是内燃机,就逃不掉周而复始的缸内爆炸,燃烧导致的震动会沿着传动系统及其附件寻找任何可以发声的环节(类似音频信号寻找“扬声器”),噪音就在这些环节上表达出来,然后传到人耳。

我们为了降低人听到的噪音,首要工作就是降低发动机产出的震动,一个最有效的方案就是在曲轴输出端提供缓冲部件,让曲轴传递到变速箱的震动尽可能降低。比如特调离合器从动盘上的减振器,比如把实心飞轮换成双质量飞轮,甚至在双质量飞轮上增加额外的活动质量块去吸收更细小的转速脉动;其他工作还包括优化发动机、变速箱与车身相连的部件的刚度和阻尼,如悬置(俗称机脚)、管路、操纵杆等;当然也有声学阻隔、车身局部加强的方案。

(图:和工程师们一起研究新车型上市前的NVH提升潜力,大家看得出是什么车么?)

事实上,很多案例的改善,都是上述多个方案的组合,但几乎没有一个厂家可以Hold住“上全活”的成本,所以我们必须密切结合厂家的成本空间去挑选“最有效的改善方案组合”。

这非常类似今天我们在淘车和自营车业务里植入的“修整方案清单”,找我们买过车的诺粉都知道那份带星级划分的维修方案列表,它的关键价值在于告诉你钱如何花到刀刃上,这也算是当年我们工作任务在二手车上的延续吧!

任何一台车对于NVH试车工程师而言,开一圈马上就能知道有多值钱。GLC在NVH上的底子是非常好的,正常油门开度的驾驶,传入车厢的发动机声音很小,即便是启停系统工作时,发动机停转是无感级别的,松刹车启动发动机振动也相当微弱,NVH水平一流。此外,胎噪也过滤得很棒,完全符合奔驰DNA的宁静沉稳表现。能把车底子做到这样,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是超过一套柏林之声的,所以被我放在第一位。

这样的车子如果开个长途却不听点什么,不说浪费,至少是很容易睡着的吧?

(图:GLC这个车型所谓通病很少,除了网上抱怨较多的刹车片啸叫。我真实体验下来,准确地说是“后刹车片在冷态、低速下的偶发异响”,当你控制刹车踏板在挪车蠕动时可能会出现,而且必须位于某个速度点才遇得到,这在我看来并不是算什么问题,况且发生概率低,我可以故意避开此速度区间,另外也因为GLC隔音很好,诺嫂开车又很少开窗,至今也没注意到有刹车异响一说。)

烧钱点2:细节丰富、动态范围广

音响圈子里的人喜欢用“看”来比喻“听”,这两个感观之间的确有很多相通之处,好的音响的确可以让你仿佛身临其境,“看到”歌手和乐队。这样的还原度,必须考量动态范围和细节两个重要指标。

这两个指标互不相干,却容易混淆,我举例说一下动态范围。你尝试用不同的音量喊“啊~”,最小声和最大声之间的范围就是你喊“啊”的动态范围。

好了,回到音响设备上,音响设备可以展现的动态范围比我们的嗓子宽广多了,但也有高下之分,有的音响就听不出重低音的鼓点,或无法听到歌手换气、牙齿轻微触碰的声音来,就是因为这些声音超出了播放设备的动态范围或最佳展现区间,你感受不到了,平常也会被说成“容易丢失细节”,因此“动态范围不足”容易和“细节不够丰富”错误地关联起来。

接下来说什么是真正的“细节表现力”。大家最司空见惯的案例是Office的选色板了,如果你想给字体快捷地挑一个颜色,可以进入“标准”和“自定义”两个不同的页面(如下图所示),前者不到180个选择,而后者有255的3次方个可能,显然后者就是“细节更加丰富”的案例!

(图:OFFICE的标准选色卡)

(图:OFFICE的自定义选色卡)

汽车音响已经广泛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同时为了减少发热,大多采用D类功放,任何系统从模拟时代跨越到数字时代,都会面对一个共同问题——“分辨率”。更好的音响系统,会采用更高的位数、更小的步长来做信号识别、处理和再现,以求足够逼近真实的收录声学场景。

(图:《秦王点兵》)

大家可以在QQ音乐上搜一首曲子叫《秦王点兵》(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并尝试用车上的音响播放一下。这个曲子很能检验音响的细节解析度,每一下击鼓是不是充满能量,尤其是每次重击之后会听到一小阵金属震动的余音,短短地,很快就停下来。专业人士告诉我这是战鼓侧面的“铜环”(抬鼓用的把手)和固定圈之间的撞击震动发出的余音,在录制时同时被收进来了。

要把细节表现到如此淋漓尽致的程度,除了音源要够好,前放、功放、线束传输、扬声器单元每一个环节,非但不能成为瓶颈,而且必须畅通无阻,因为那一点点细节可能稍不注意就没了,或者淹没在汹涌的主旋律里,前功尽弃。如果你的设备连这个声音都能被展现出来,恭喜你,这一表现估计就能值上1万元!

烧钱点3:声场的营?

重点!重点!重点!敲黑板...

所谓声场,就是通过扬声器单元的布置和声学技术,给你还原出来的声音环境。这个环境和当时录制时的现场环境越接近,那么就营造得越成功!很多高人也喜欢把音响的声场还原能力称为“结像力”,声源好比图像一样牢牢地凝结在某个位置上了,那就是好的音响。这种说法很直观哈。

我们坐在家里听音乐时,相对容易营造出一个较好的声场来。我们有数米的足够距离摆放扬声器,并让自己坐在最佳听音位(皇帝位)上,剩下的无外乎是减少和控制房间里的声波反射,控制残响、合理摆放家具等。

(图:最基本的皇帝位示意图,2.1声道,来源于“文档网”)

而在车上,我们没有条件为音响专门进行内装设计,音响必须将就现成的座舱条件“因地制宜”,无论再好的品牌都不例外,这又是一个各显神通的关键时刻。

我们闭上眼睛依然可以分辨出周围声音的方位和距离,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两只耳朵和结构复杂的外耳,并在过去多年的生活中对它们进行过不断地适应和标定,这在声学物理上称为“双耳效应”。一旦我们用位置固定的扬声器代替真实物体将发出声响时,这种双耳效应很容易就失灵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只感觉到“瞧,是那个喇叭在发出声音”的原因。如果在车上播放一张CD,你能明显察觉音乐是从车里的某个扬声器传出来的,那这就是声场营造的失败案例;如果某个打击乐器的声音时有时无,让你误认为是机舱里传来的噪音(不可能机舱里有扬声器啊),那就是好的声场!

优秀的汽车音响必须重建“双耳效应”。无论在哪个国家,驾驶者都是坐在车内的一侧的,都会使得左右侧喇叭同时发出的声音会不同时到达他的耳朵,从而破坏原有的双耳效应。

(图:一台微型车上的主扬声器到驾驶员双耳的实测距离)

工程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各个喇叭中心距离驾驶者耳朵的真实距离,有意地让左侧的扬声器或多或少地滞后工作,最终保证声波同时到达人耳。如上图的Smart,左右耳距相差0.5m,音速如果以344m/s代入计算,左侧扬声器的应该故意比右侧滞后1.5ms,且适当地减少音量,驾驶员就能感觉到理想的声场。在更宽大的车上,需要刻意制造的时差就更大,当遇到扬声器数量更多的场合,这种补偿方案带来的声场改善也会更有效。

(图:为了让驾驶者获得良好的声场,左侧的中频扬声器须比右侧推迟1.5ms工作,就仿佛左前方喇叭安装在和右侧喇叭等距的地方一样)

在四门车的应用场合中,通常每个车门上都有扬声器,这时距离驾驶员最远的位置是右后门,系统在时差纠正时,就会以这个“最远的单元”作为基准,去计算其他所有扬声器信号的延迟时间。

(图:多声道系统的延迟纠正示意)

声波是挤压空气造成的机械波,除了抵达时间之外,还有相位一说。同样,如果我们左右耳听到的声波相位差,也会影响大脑对声音的定位。如果不加以纠正,这样的相位错误,也会发生在汽车音响上,给我们带来错误的声场还原感受。

最麻烦的是,相位补偿技术还必须针对不同的频率而设定不同的参数。这都是家用音响一辈子也遇不到的挑战,好在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DSP),工程师们有条件对扬声器即将执行的每一次震动做管理和修正(每秒钟10万次纠正机会),保证在汽车这个既小又复杂又不对称的听音室里再现出剧院一般的声场来。

如果你有一张贝多芬的交响乐CD,柏林之声就可以让你听出各个乐器的大致方位,哪个乐器的演奏者距离你更近,哪个站得更高,你完全不会注意到扬声器在哪里,闭上眼睛,脑子里看到的是整个乐团就在你面前120°角围成弧形,温暖而悠扬。

柏林之声对声场的还原可以用精准宏大来形容。一次等娃下课,我猫在车里看**(《泰塔尼克号》),辉宏的音乐气氛居然搞得我老泪纵横,可惜就是手机屏幕太小,否则试听效果一流到宁可把蓄电池听完。不信的话,你们试试下面这首曲子,为了防止大家选错,直接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注意0’54”后人声进场,背景鼓点跟上后的细节还原度。

(图:“泰坦尼克号”原声背景音乐,《Never?An?Absolution》)

怎么知道柏林之声的DSP有这个功能?简单!你看看声场设置里,它可以设置以司机为皇帝位,也可以设置以前、后排各自为皇帝位,凡是这种皇帝位可选的,统统都是做了DSP声场纠正算法的,只是纠正得好不好,还得亲耳听听看,看看是不是有乐队在你面前的感觉,而不是乐器们都挤在A柱上或某几个扬声器口子上。

对于为一个以上的乘客营造皇帝位的技术,是更加高阶的DSP修正技术,基本声学原理依然和双扬声器一致,只是适用于更多扬声器数量的系统而已。

(图:柏林之声设置为“讨好所有乘客”)

小贴士:低档的音响,由于往往在车门前下方布置扬声器,而产生一种“声音就是这里传来的”感觉,音量稍微开大点,演唱者、播音员都仿佛在你膝盖下唱歌和说话一样,这就是典型的错误的声场。

再聊一个“残响”,就是说余音继续回荡在屋里的那种感觉,和古人说的“余音绕梁”有那么点神似哈。大家还记得**“无间道”不?里面两位大哥用胆机听蔡琴姐的《被遗忘的时光》那一出戏,对就是这首曲子,当“是谁~~”从安静的扬声器里飘出来时,“谁”之后的小半秒,仿佛就是余音绕梁的效果。在家里或试音室听这首的曲子的确有声波在天花板和地板间短暂反弹的效果,但车里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反弹条件了(上下都是吸音的)。

(图:经典试音名曲——蔡琴《被遗忘的时光》)

(图:**“无间道”剧照,感兴趣的话,可以回顾一下蔡琴姐的这首试音名曲《被遗忘的时光》,百听不厌)

怎么办?在车里要营造这种试音间的效果,那就人为制造一点残响吧~!制造到什么程度合适呢?完全看调音师的审美和品牌风格,如果这一点滴正好击中了你,那么柏林之声就是很适合你的选择,所以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说,哪个品牌的音响就超过哪个品牌,还是要看哪个更加迎合你的口味,高阶选手之间的差异,已经是难以用技术衡量的了。

暂时告一段落

有没有发现,居然絮絮叨叨写了6000字了,一聊起干货就刹不住车,汽车音响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它所面对的挑战和可以作为的空间,个人觉得比家用音响系统要大,也更有意思。

一套调校用心、设计考究的汽车音响,其实是非常值得花钱拥有的。毕竟汽车的产量大,一旦某个极品音响厂商成为某个汽车品牌或车型的指定原生供应商,那个销量可是刚刚的,比家用音响容易上量多了,所以很多一次性成本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摊薄,很多家用音响需要的外饰件也不需要做了,直接对车身和线束厂商提要求即可,功率也可以比家用音响小一些,也正是这些原因,通过购买汽车去享受柏林之声,要比为家里客厅添置一套柏林之声划算得多。

好了,还有很多有趣的音响知识和引人入胜的试听曲子,我就放在(下)里面再聊吧,注意个人防护,也要适当运动。愿大家新年快乐,百毒不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原创作者:王萌(二手车小胖)

法律顾问:查博士法务总监孙强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海兴文律师

汽车行业专业法律服务~北京车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图文来源:网络转载(侵权删)

特别说明:文中案例为实际发生案例整理归类,均采用化名,仅为参考,为消费者提醒,也为行业从业者以参考。

本文为腾讯新闻客户端特约邀请315特别内容,转载需授权联系xiaopangfans,未经许可转载或借用,原作者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又是一年315,疫情三年都挺苦,今年看谁被央妈撸!

一晃,入行二手车领域已经20年了,从大学毕业的“职场小鲜肉”到现在中年油腻的“老谋深算”,也算是历经了中国二手车从原始到发展的重要阶段。

经常和新入行的朋友聊天,在中国做二手车,一定要内心强大,“心病”会很严重,如果调整不好,时间长了你就会出问题,看到的灰暗面太多,也不要失去对阳光的希望。

今天想说的话题其实挺敏感,也越来越普遍,借着315说说,希望各位冷静客观的去评判,别一上来带着鄙视链就说车贩子有多黑,任何行业都有一些人原始积累的罪恶和不堪,别就只看着不好的一面。

拍卖行业有“青瓷”,房地产行业有“原罪”,中国特色,也是问题多多!

二手车商,车贩子,他坑你,退一赔三,有工商、有维权、有媒体,那反过来,如果是卖车人,买二手车的人坑这些商家呢?

如同古玩字画,打眼了?活该?

说说常见消费者反过来“反噬”坑二手车商的一些案例,而且,近几年由于经济形势不太稳定,所以越来越多!

定金协议,契约精神难约束客户!

二手车由于有其特殊性,一车一况一城一时一人一价格的变化可能,尤其是这几年新车频繁降价等问题,所以二手车往往在双方达成意向后,都要有一个“定金协议”,而且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正规条款。

比如消费者A看上了二手车商甲的一台2022年特斯拉Model Y,两人商量好成交价格20万元,A向甲支付定金2万元,约定好7天内支付尾款提走车辆。

结果,假设这期间特斯拉新车降价3万元,A消费者就后悔了,找来甲要求退定金,原则上,合法合规上,甲商家是可以一分钱不退定金的。

反之,如果这期间特斯拉涨价3万元,甲后悔卖给A了,想涨价卖给B,如果这样操作,则需要甲方赔偿A的定金双倍,也就是4万元。

实际上,虽然很多4S店,二手车企业都和客户签订各种协议约定定金,但是实际过程中,往往客户违约后找各种关系,矫情闹,最终很多商家也是无奈吃亏。

所以现在很多二手车商,索性就小意向金,短时间,那些想“交定金”再四处比较,最后可能违约矫情的买方,不签约了!

同时也奉劝老百姓,买二手车,也别冲动,购买之前问清楚,写明白,对比好新车价格,别到时候觉得买贵了不合适了再各种折腾,购买前谨慎,如果觉得价格空间还能下降,我建议一直等着,过一段会便宜,这句话永远适用汽车.....

调表车,卖车用户私下行为越来越多!

一说二手车“调表车”里程表不准,都觉得是二手车商,车贩子所为,其实现有的法律法规虽然对于此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只要销售方无法证明“自身清白”也会有很大的赔偿损失。

所以现在正规一点的二手车经营企业,关于车况,公里表是否准确都有辅助记录和文件来提供,不会把调表车忽悠你“保证公里”,合同签了就是退一赔三!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卖车“普通消费者”反而卖车前“伪装+调表”!

比如某些比较集中的车型,如丰田卡罗拉雷凌、日产轩逸、别克GL8等等这类“拉活”概率较高的车。

半年有有个案例,2020年的一汽丰田卡罗拉,仪表显示8万公里,相对感觉跑的多了点,但是这台车过户了1次,4S店维修保养记录也有,半年一次,新换的轮胎和蓄电池,但是“蛛丝马迹”还是发现了“至少10万公里+”的痕迹。

车主当时卖车就是“绝对公里表准”,实际上这台车经过“更专业检测”发现,3年跑了20万公里,原车主调表到8万公里“相对用的辛苦”状态。

一般水平的二手车评估师估计就被糊弄过去了。

这台车,原车主买来租出去拉活,相对一般都是高端“网约车”这么干概率高,起码是别克GL8,奥迪A6,没想到“卡罗拉这样”也至于。

后来了解到,很多“路边维修”会帮这类车主阶段性调表保养,比如你半年实际开了5万公里,4次路边店,1次回4S店生成记录,回4S店前,人家路边店“服务一条龙”给你调回去。

还有在“某宝”上的“里程篡改器、慢跑表”,实际跑10公里,仪表跑1公里,在这些“不正经”技术上,似乎中国总有“太聪明”的人,诶!

遇到这样的客户,你怎么办?看不出来被坑了,你能起诉他么?起诉,你能赢得了么?你是专业的,打眼了,法官会理解你么?

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劳斯莱斯调表案”背后更复杂,还有买卖这台二手车都是“一批人”估计回来“打假”二手车商,赚退一赔三的钱呢!

共有产权问题多,金钱面前人心叵测!

这几年,共有产权,或者产权财产问题多的车,也出现不少!

按照道理说,这台二手车,卖方证件齐全,夫妻签字,企业盖章都齐全,而且过户手续办理完了,应该合法合规的,但是这中间就有问题了。

有个客户张三,卖一台宝马X6,市场行情50万,二手车企业ABC也给了50万的价格,双方约定好价格,按照规则,ABC支付张三车款30%定金,也就是15万元,车和手续放在ABC企业,过户当天张三带着身份证和本人配合过户,过户后支付尾款。

全部手续顺利,张三拿到50万,但是过了15天,企业ABC再卖这台二手车的时候,发现该车辆被资产冻结记录,影响过户,甚至不能再过户,找到张三,原来是张三其妻子涉嫌金融诈骗,这台车算是共有资产,之前也在相关部门备案过,但是张三在出售这台二手车过程中故意隐瞒了这一段信息!

现在企业要求退还车辆,张三反正就是“钱我花了,人也进去了“,随便,你告我就行了,债多了不愁!

这样的还存在企业股东纠纷,股东卖出,其他股东回来起诉的,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哪怕是”国家交管部门“过了户,但是法院、工商,其他部门要么信息没打通要么信息滞后,车商被坑的这几年不在少数!

只能说“饥寒起盗心”大有人在,再穷不坑朋友的人,越来越难得了。

隐瞒事故,大事说小,也普遍存在!

很多消费者在出售二手车的时候,往往都是“没大事”的描述,一般自己卖二手车的时候“缩小”事故,自己要买二手车则“放大事故”看,趋利避害是人性。

一来,现在新车降价快,二手车贬值多,用户想多卖点钱能理解;二来,用户本身不懂,以为问题不大,所以也不好说;三来,客户不知道,明明是车门钣金喷漆,结果个别4S店或者维修厂为了“扩修”赚保险公司的钱,就做更换车门,左前翼子板更换,甚至相关AB柱整形喷漆,这记录就很难看了,二手车价格严重影响。

还有一种可能,尤其是一些高端、性能车,车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反正二手车评估师,你看不出来,那就“自己交学费”了,哪怕你发现了,你也不能说啥,耸耸肩,再见而已,糊弄过去就赢了!

纵然二手车企业反诉原车主,基本上也很难获得补偿,最多最好的结果就是原款退还车辆,这个概率都不高,建议未来政府还是把这些“老赖”也整个明白吧!

愈演愈烈碰瓷,“流氓律师”+“流量自媒体”的恶意诉讼!

中国的二手车交易会越来越成熟,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不仅国内,未来还有国际化的很大发展潜力。

这几年经济形势并不好,所以也有很多“新人”进入行业,不舍得踏实长期主义好好干,就想着投机赚快钱。

结果就是目前有一批略懂二手车的“假行家”+急功近利“流氓律师”+“炒红”自己的自媒体组合,开始各种“恶意诉讼”可能。

汽车4S店、大品牌二手车企业,这都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反正人家炒作完了,哪怕赢不了,企业的声誉名誉也有损失。

关键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很多二手车企业在自身的质量把关、细节管理上,也有咱们自己的问题。

目前关于二手车的诉讼维权,最大的企业成本困境是,只要消费者起诉就要企业“自证清白”,所以一些企业二手车业务管理混乱,粗放,遇到问题自然就吃大亏了,消费者维权成本低,别有用心的人多了。

中国二手车,只是诚信体系问题的典型缩影!

二手车,在全球都是“诚信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的典型领域,在汽车消费成熟国家,其主要的做法是在源头上进行管理,比如维修保养记录强制要求,车辆里程表篡改违法,从业者征信体系等等。

在中国,目前维护二手车公平公正的“基础工作”还有很多尚未完善,所以难免有人钻空子,而这其中专业的二手车企业一定会从“利益上”有坑害消费者的“主观能力和可能”,虽然消费者也可能存在“故意隐瞒获利”的可能,甚至伙同“别有用心律师和媒体”来“恐吓”二手车企业。

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二手车企业需要自行承担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专业水平,毕竟您是“吃这碗饭”的,你看看古董鉴定,艺术品鉴定,珠宝鉴定等等,这些行业是不是也是“打眼”了自己赔呢?

我相信咱们普通老百姓大多数还是本着诚信为本去买卖二手车,大多数企业也是如此,但是不代表就没有“坏人”,因此还是希望不能都凭“良心和自觉”去约束,毕竟这么多年的很多价值观,急功近利赚大钱的很多投机思想让不少人“良心大大的坏了”!

所以,315这日子,我们希望以后没有这个专门的日子,企业诚信做经营,百姓诚信好生活,法治社会,国富民强,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在此之前,还是奉劝二手车企业的老板们,打铁自身硬,加强管理和细节,别被碰瓷儿,少打眼,靠谁不如好靠自己!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手车小胖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诺总日记】柏林之声为何被冠以“音响中的劳斯莱斯”?》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