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邦老师在国家工信部网站,第33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发现了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小鹏G3。
根据申报信息显示,新的小鹏G3与现款在售车型外观没有变化,仍然提供黑色车顶、车顶选装摄像装置等配置选择。新车尺寸为4450/1820/1610毫米,轴距2625毫米。
电驱方面,新申报的小鹏G3依然搭载了一台由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提供的峰值功率145千瓦的电机系统。最大的变化为更换了由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目前在售的小鹏G3搭载三元锂电池,提供57.5千瓦时和66.5千瓦时两种电池版本车型,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60公里和520公里,补贴后售价在14.68~19.98万元之间。尚不清楚搭载磷酸铁锂版本的车型在续航里程和价格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8578台,相比2019年同期的2345台同比增长265.8%。其中,小鹏P7交付量为6210台,剩下2368台为小鹏G3,可见G3在小鹏汽车产品序列中的地位正在下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首批小鹏G3登陆了挪威市场。在挪威销售车型为综合续航520公里的小鹏G3i,起售价35.8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26.7万元),首批交付100辆新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那些年踩过的坑,小鹏P7这次避开了吗?
作者丨李安定、朱世耘
是走简单的路,还是困难的路?中国汽车产业正再次面临选择。
去年还是“香饽饽”的宁德时代NCM811高镍三元电池,在今年以来的多次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中成为争议的焦点。直至近日一则宁德时代将放弃811路线的市场传闻,被舆论认为是导致9月7日宁德时代股价重挫的直接原因。
随即,宁德时代官方辟谣表示绝不会放弃811,“这是动力电池争取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必选之路。如果放弃了811,那就是放弃了高端市场。”
为何不应轻言放弃811
什么是高端电动汽车?特斯拉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近日,美国汽车研究公司iSeeCars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乘用二手车市场三年平均折旧率为39.1%。其中,油电混动和插混车型为40.9%,纯电动车型则高达52%。
但并非豪华“出身”的特斯拉却是其中的特例,?Model?3?、Model?X与Model?S三款车,折旧率分别为10.2%,33.9%与36.3%。不但跑赢豪华品牌的纯电产品和行业平均水平,且Model?3近90%的三年保值率甚至大幅高于许多豪华品牌的燃油车型。SeeCars认为,特斯拉车型残值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其通过软件升级,“常用常新”。
高级别的的智能化与网联化正成为纯电汽车产品的高端化标签,而且也是汽车四化变革的“终局”目标,但前提是要解决“电”的问题。
依赖众多电气元件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智能汽车同时也是能耗“黑洞”。博格华纳2017年的研究显示,部分完全自动驾驶原型车对能源的消耗量达到2-4千瓦时。相比之下,目前特斯拉Model?3车主的百公里真实电耗大多在15千瓦时左右(不开空调,信息来源买车网)。
显然,要驱动众多智能设备所需的能耗,并不比驱动一台1.6吨的钢铁机器行进轻松多少。高能量密度电池成为纯电动汽车未来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竞赛中的关键赛点。
在Model?3上,特斯拉采用了新型21700电池,其材料采用高镍低钴的配比,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能量密度和耐热性大幅提升,单体能量密度更是高达300Wh/kg。
相比之下,LG?化学、松下电机等电池企业装机的最高系统能量密度为150~180Wh/kg;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汉EV上的表现为140Wh/kg;宁德时代在2019年拿出了量产装机NCM811?/石墨体系,电芯能量密度为27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180?Wh/kg。以及单体能量密度高达304Wh/kg的第二代811高镍/硅碳电池样品。
由此便不难理解宁德时代“放弃811,便是放弃了高端市场”的断论。当特斯拉Model?3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时,感受到“灭顶之灾”的不应仅仅是“李想们”。
目前,LG化学、SKI、三星SDI,以及国内的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比亚迪、远景AESC等主流电池企业也都布局了NCM?811。
811不是一条简单的路
“如何进行能量密度的提升,成为制约电池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去年,在发布第二代811电池时,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由于目前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大于正极,正极材料就成了‘木桶的短板’而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断升级正极材料。因此批量稳定供应高性能的高镍正极材料是关键技术难点。”
所谓811主要指正极材料采用80%的镍、10%的钴和10%的锰这样的配比,由此大幅提升其能量密度。但高镍的811并非一条简单的路。
NCM811材料受其高镍含量、表面残碱高、热稳定性差等因素的制约,对正极材料生产厂家及电池企业的生产制造环境及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镍材料的大规模商业化。
2017年,LG化学和SK创新曾宣布有望在2018年推出高能量密度的NCM811电芯,但之后不约而同地推迟了进程,可见其技术难度之大。
从811的正极材料来看,随着镍含量提高,三元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降低,放热量增大,带来电池的热稳定性变差,这是材料的本征特性。为此需要从正极材料、电芯结构设计、电解液配方、隔膜特性、模组和电池包的安全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协同突破解决;
负极材料来看,811要搭配硅碳和硅氧使用,但是硅的氧化物—SiOX作为负极材料存在首次效率低的原因,需要预锂化工艺才能实现。金属锂粉稳定性差,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
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高镍材料对环境湿度控制的要求更高,由此带来制造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限制其规模化的速度。
而且车企想要驾驭能量密度更高,更“敏感”的811也非易事。考较着车企从电芯到模组,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整车的系统性匹配应用能力。采用高镍的21700电池后,特斯拉也以更为出色的电池管理系统为支持。
同样的,不少搭载811电池的车企,会将匹配过程直接提前到研发阶段,以求更深度的“契合”。
图注:2017-2018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平均数及中位数(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是否要走这条更难的路?
目前,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格局已经形成。磷酸铁电池供应500公里以下,NCM523供应500-700公里续航车型,700公里以上的高镍811是唯一的选择。
东吴电芯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整体装机量为33GWh,占据了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半壁江山。其中811占比12%;今年前七个月,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近11.2?GWh,811占比16%。
包括宝马、广汽、吉利、几何、小鹏在内的主流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的500及以上续航里程车型都搭载了宁德时代的811电池。而且将于10月开始批量生产的大众MEB平台车型也将采用811方案,宝马应用此技术的车型正向欧洲出口样品。
但811并非今年动力电池行业唯一的高光。
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通过结构重组,将磷酸铁锂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50%;吉利几何C搭载宁德时代183Wh/Kg的5系高能量密度电池包,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等诸多创新实现了550公里的超长续航。
似乎高电量、高续航不必依赖材料技术突破——这样“费时费力“的方法也能实现,是否可以就此选择这条比较简单的道路去走?
中国车企在燃油车领域的追赶已有先验。在完成了造型、匹配乃至发动机研发等一系列整车、部件乃至零件层面的技术攻关之后,中国车企开始艰难追赶百年跨国车企在动能、摩擦、震动等基础学科层面的领先技术优势。
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竞争格局也正在复制这一过程。
目前,SK创新已经在中国常州的合资电池公司量产了镍含量80%的高镍电池,同时已准备好生产镍钴锰比例为9/0.5/0.5的电池;LG化学明年将向通用提供包含90%镍的NCMA(镍钴锰铝)电池;更勿论松下为特斯拉提供的高镍电池方案将钴含量降低到了5%以下。
高镍低钴甚至无钴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已渐成共识,但这也意味着各家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在材料化学这样的“根技术“领域展开全面竞争。与燃油车时代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没有百年的”时差“,甚至中国头部动力电池还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技术领航者。
高镍技术路线代表的811电池目前尚未完全成熟,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应用都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也正因如此,811电池将是影响中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地位与发展的关键战略制高点,是不好走却一定要走的一条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作为新势力造车的头部代表之一,小鹏汽车的发展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2019年全年小鹏G3累计销量16608辆,位列新势力造车中销量第二。作为小鹏汽车的首选纯电动车,小鹏G3虽然为小鹏汽车赢得了销量,但是许多人对它的产品力并没有完全的认可。
那么经过了市场的“洗礼”后,小鹏汽车的第二款纯电动车—P7,是不是在小鹏G3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呢?今天我们将从这个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小鹏P7。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生产资质是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大山,而车尾挂着濒临退市的“海马汽车”标志的小鹏G3,也一度成为了许多消费者吐槽的地方。因此,在小鹏P7身上,小鹏汽车做出了改变。
3月19日,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的股东变更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此同时,福迪汽车公司法人也已变更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监事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何涛,这意味着小鹏汽车通过收购福迪汽车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
实际上,小鹏汽车早已为这张生产资质做好了前期准备。2017年,小鹏汽车在肇庆投资100亿人民币,开工建设面积达3000亩的整车工厂。其中,肇庆工厂规划年产能10万辆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且从第二季度开始这里将量产小鹏P7。
相比海马汽车代工工厂而言,肇庆工厂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制造硬件,从冲压到总装,自动化生产线使用的都是业界主流设备。与此同时,位处珠三角的肇庆工厂,可以大规模采用和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相同的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这比采用海马汽车供应链的小鹏G3在硬件方面提升了不少。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空间表现也是他们看重的一个点,而在小鹏G3所处的纯电紧凑SUV的领域中,小鹏G3不管是在直观的数据上还是实际的空间表现上,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而这也是很多潜在消费者放弃购买小鹏G3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市场反馈下,我们可以看到,“要更大”成了小鹏汽车的第二款车型急于改变的一点。目前小鹏P7最大的竞争对手当属特斯拉Model?3,从尺寸和实际乘坐空间来看,小鹏P7都要强于Model?3。
2018年“双十二”那天,小鹏G3正式上市,共推出了NEDC续航为365km和351km的两款车型。作为特斯拉的“中国门徒”,小鹏汽车早期造车的时候,深度“学习”了特斯拉的方案,在核心的电池上面,小鹏G3使用了和特斯拉Model?S相同规格的圆柱电芯、铝丝焊PACK工艺,但是由于圆柱电池所占体积能量密度过小,不适合小鹏G3这种紧凑型SUV,导致初期小鹏G3的最长NEDC续航只有365km。
而在2019年3月份,365版本的G3在开始大批量交付之时,此时国内的电动车市场,400km续航就已经成为同级电动车的标配,甚至很多竞品的NEDC续航就已经达到了500km。毫不夸张的说,除了拿来特斯拉的开源方案,让小鹏G3在续航方面吃了非常大的亏,直到使用宁德时代方形811电池的小鹏G3?520版本上市之后,才逐渐缓解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吃过这个亏之后,小鹏汽车也终于意识到,续航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更持久”同样也成了小鹏P7想要证明的一点。在3?月?7?日,国家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小鹏?P7?长续航版车型的NEDC续航突破了700?km?大关,达到了706?km,成为全球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车。
我们也从小鹏汽车官方获悉,即将上市的小鹏P7也将分为三大类车型,共计8个配置,NEDC续航里程从552km到706km不等。而在电池选择上,P7也延续了G3?520的一些经验,继续使用空间利用率更好、能量密度更大的方形电池,后驱长续航车型使用亿纬锂能的方形电芯,而后驱超长续航和四驱高性能版则继续使用宁德时代方形811电池。
小鹏P7的706km续航不仅成功“阻击”了国产特斯拉长续航版(668km)的卫冕之路,同时也成为了目前续航里程最长的电动车,因此接下来我们就着重聊一下706km的版本车型。
后驱超长续航车型(706km),额定容量为80.87kWh,采用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方形811电池,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为170?Wh/kg。对于轴距3米的小鹏P7来说,装下80.87kWh的电池并不困难,但是在整备质量更重的情况下,电耗做到12.5kWh/100km,比Model?3的12.8kWh/100km更低,这的确让人有些意外。
为什么能在没有牺牲性能的基础上,也有这样的续航和电耗表现?小鹏P7官方的解释是:
1、更高效的电驱系统,小鹏P7使用的三合一电驱系统可以使NEDC综合工况效率大于85.5%。
2、更高效的能量回收系统,小鹏P7使用了iBooster+ESP?hev解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相比传统的电子真空泵,能够进一步提升能量回收效率。
3、更低的风阻系数,小鹏P7的风阻系数为0.236Cd,有效降低了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但小鹏P7与特斯拉Model?3相比,整备质量比Model?3后驱长续航重了190kg,同时风阻系数也没有Model?3的风阻高了0.006Cd,因此,实际上除了小鹏官方解释的话术之外,小鹏P7之所以能够实现比Model?3更长的续航,与其电机更宽裕的高效工况区间以及驾驶模式的优化是分不开的,同时由于低配车型所搭配的自动驾驶芯片能耗较低,也对续航有更好的优化。
并且,目前也有相关媒体进行了对比实测,最终数据证明的确是小鹏P7会比Model?3的后驱长续航版跑得更远。
不过,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小鹏P7其他走量的中配乃至高配车型,续航表现会不会也是那么的好?这个只有等产品上市后,通过实测才能见真章。
对小鹏G3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小鹏?G3号称是一台高智能电动车,主打智能交互体验。但是实际上,除了基于图形识别的自动泊车系统外,小鹏G3所支持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L2级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并没有和其它车型拉开特别大的差距,而做到从噱头到有用的改变同样是发生在了小鹏P7身上。
那么小鹏P7和小鹏G3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表面上看,小鹏P7支持?L3级自动驾驶而小鹏G3只支持L2级自动驾驶。但这背后,实际上却是?小鹏P7?运用了全新的平台、全新的硬件,以及拥有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
首先,小鹏P7基于全新的SEPA纯电专属平台开发,这个平台用何小鹏的话来说,是在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对平台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得益于SEPA构架,小鹏P7在整车的白车身和底盘层面,比如车身的流线设计、三电系统的布局、热管理系统设计、前后悬挂的选择上也拥有更高的自由度。
在底层的控制和通讯网络的电子电气架构,基于SEPA架构打造的小鹏P7,也会和现在的电动车不同。首先在数据通讯网络上,过去的车多使用的是100K的CAN网络,好一点的会使用500K的高速CAN?FD网络。小鹏P7则使用上了更高速的车载以太网的架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00M,车内的各个控制器、娱乐大屏的响应速度、摄像头的清晰程度,都会有质的飞跃。
其次,在硬件层面上,相较于G3之前使用的A9架构的处理器,小鹏P7这次换装了最新的骁龙820A的处理器,作为目前车规级算力最强的芯片,在后续的OTA的车机系统流畅度以及应用扩展上,都有更好的表现。同时,车载以太网架构也是实现L3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
在自动驾驶的硬件架构方面,小鹏P7拥有12?个超声波雷达,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13个自动驾驶摄像头,1个车内驾驶员监测摄像头,英伟达?Xavier?自动驾驶芯片和高精度地图。
如果将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3对比可以发现,在摄像头层面,小鹏P7使用的是200万像素的摄像头,特斯拉的摄像头为130万像素;在毫米波雷达上,小鹏P7将首发搭载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视角从?90°?增大到?100°、带宽从?1G?扩大到?1.5G、同时探测距离和角精度也都相应增长,特斯拉还是用的是第四代。
而在算力层面,P7介于特斯拉第二代和第三代硬件之间,我们也做了一个对比表格如下图所示。可以说,P7的使用的Xavier是在量产车型中,除了特斯拉的FSD之外,算力第二强的自动驾驶芯片。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不论是产品设计、量产下线,还是上市销售,都会踩过很多的坑,有的困难即便是传统车企也没有经历过,因此只有自己体验才能感受的到。对于小鹏G3来说,它借鉴了很多燃油车的设计理念,在整车的开发层面,更多像是小鹏汽车的试水之作。而到了小鹏P7之后,则是彻底翻天覆地的一款车型。
整体来看,相比小鹏G3,小鹏P7有了近乎全面的进化,如果抛开品牌因素,在产品力方面,小鹏P7已经拥有叫板国产特斯拉Model?3的资本。但是,随着Model?3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国产Model?3的售价会继续下探。因此,要想成为国产Model?3真正的竞争对手,小鹏P7的售价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小鹏P7到底会有何种市场表现?答案即将揭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