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城位于哪里

镇远古城位于哪里

vsprin 2025-04-12 生活百科 71 次浏览 0个评论

镇远古城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镇远古城位于哪里

镇远古城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称“荆蛮”。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

德_元年(公元1275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沿边溪洞招讨司为总管府,至正二年(公元1365年)为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为州,永乐十一年(公元1412年)为镇远府,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革镇远州,弘治十一年(公元1446年)置镇远县,隶镇远府,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镇远卫。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将卫并入县。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省县,以其地为府直辖,1913年恢复置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据《贵州通志》392页载:“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之名始于此。-

镇远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西汉时属武陵郡。汉高祖五年始设沅阳县。隋、唐置梓姜县。宋高祖绍兴元年置镇远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五年改置镇远州,隶属湖广。永乐十一年置镇远府,隶属贵州。清袭明制。民国初,置镇远道。

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为镇远专员公署驻地。

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为自治州首府。

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改镇远为县。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用时参考

3-5小时

交通

1、自助:从贵阳乘火车至镇远,每天有约20班火车,车程约4小时,再从镇远汽车站或火车站出来坐1路公交县委、县政府站,票价2元;

2、自驾:可走三穗至黎平的高速公路,路况很好。

门票

古城免费,摆渡过河0.5元/次/人(18:00后1元)。水上游船大船80元/人,小船60元/人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镇远古城

夜郎夜郎 夜郎新晃曾名夜郎县,古夜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古夜郎国在哪里?夜郎是不是自大?夜郎县在哪里?对此,近些年来在古夜郎人生活过的地方,人们在探寻着、讨论着、争辩着。史籍记载、考古遗迹和世代相传的夜郎文化,正在解答这些千古疑惑。 位于湖南西部边陲的新晃县,曾经是夜郎县。有人反问,是真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新晃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楚国黔中地,秦代属黔中郡,汉代属夜郎国。唐设夜郎县,五代至北宋初为晃县。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设晃州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厅建立晃县。1956年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的建制沿革,在诸多方志中均有记载。 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序载:“晃州,古夜郎国”。其建制沿革卷又载: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隶巫州,县地属夜郎。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置渭溪,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一带。 《元和郡县志》:“夜郎县,天宝元年改为峨山”。《嘉庆一统志》:“唐置夜郎县,后改曰峨山,五代时为蛮地”。同治芷江县志:“便水绕凉纟散寨, 夜郎有夜郎故县”。《沅州府志》:“古府(今芷江县治)二百四十里,洞砦交错,山深溪疾,接壤黔蛮……所载夜郎故县,当即古晃州治。” 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出版的《辞源》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的《辞海》对夜郎县的说法分别是:“唐贞观五年置,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复置,宣和二年又废”。“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治所在今湖南芷江西南。” 历史上叫过夜郎的古县还有三个,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唐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二在今贵州关岭县境,南朝梁大宝以后废;三在今云南宣威县境,汉置,南朝梁大宝以后废。 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古国名。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的《黔贵文化》(黄涤明著)认为:“战国时期,除楚国黔中地、秦国黔中郡之外,黔贵地域都是大夜郎国境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夜郎文化寻踪》(唐文元、刘卫国著)介绍:《后汉书》载:战国时期的夜郎“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从历代文献、方志的记载及解放以后考古资料的印证,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夜郎的中心应在今贵州西部或西南部。”夜郎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贵州全省,东到今湖南的新晃,南抵今广西的玉林、南丹,西辖今云南的曲靖、陆良,北有今川南。 司马迁《史记?6?1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 -前25年),平息夜郎王兴及其亲党的叛乱,古夜郎国才告终结。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奉命到滇探寻通往身毒的道路,返途经夜郎。司马迁《史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因喻人妄自尊大为“夜郎自大”。 随着古夜郎的变迁,历史上不少文人骚客因夜郎而留下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夜郎,风景秀丽,山色空朦,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夜郎文化,代代相传,遗风犹存,使新晃成为我国当今稻作文化、鼓楼文化、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镇远古城位于哪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