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买标轴宝马5系的人是怎么想的?

坚持买标轴宝马5系的人是怎么想的?

vsprin 2025-04-11 生活百科 32 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期是宝马客2020《长期评测》10月份的第二期,本期亮相的两款车型是:?宝马5系(G30),宝马7系(G12)。

坚持买标轴宝马5系的人是怎么想的?

本文看点:

1万公里深度体验后,车主道出了坚持标轴5系的原因...

宝马三大驾驶模式都支持细分选项调节,你会怎样搭配?

车主:Kuma?所在地:青岛

购车4个半月,里程过了10000公里,目前为止除了偶发性的高速抖动以外(这问题一直没解决),还没出现其他问题,至于说各种异响什么的,可能是我开车时会听音乐也没太在意。再就是买这辆车之前也从论坛里看到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算是提前做了思想建设。

每天除了办公室,来回80km的上下班通勤,让我和这辆车有更多时间交流。我对老车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希望它能够变成一个可靠的老朋友,不要把我扔在路边。今天这一期10000公里总结,主要说说这4个多月用车的一些想法。

行驶质感:

作为一辆标轴5系,我没有感受到在驾驶感受上和长轴有明显的区别,至于入弯的跟随性更是很玄幻,选标轴是因为之前开的就是5米多的大车,后排一年坐不了几次人,基本是我的第二个后备箱,后排的舒适性也只有仅仅几次喝完酒代驾回家的时候能够感受得到。

那时候感觉每天开着一辆后排空间可以翘二郎腿的小巴通勤,每次找车位都头大。所以在短暂考虑过330i和430i之后,还是选择了530i,我不懂啥叫纯粹的驾驶质感,我只是想买一辆可以稍微商务一点,又不是太大的车,仅此而已。

标轴的悬挂调教确实较长轴要硬一些,再加上防爆胎加持,让行驶路感特别清晰,很有韧劲的悬挂虽然会过滤一些颠簸,但相比长轴高出1cm的底盘与柔软的悬挂,有一说一,标轴在舒适性上是远远不如长轴的。

B48高功率发动机搭配ZF?8AT变速箱算是比较可靠的组合,但是我不得不说,低速行驶的顿挫让我一度觉得被后车追尾了,至于说“动能”可以回收多少那就更玄幻了。高速行驶还是比较爽,动力随踩随有,特别是90km/h以后加速的连贯性很好,变速箱基本没有闯动,加速比较平顺,加上NVH也比较到位,在车里除了胎噪,发动机的声音和风噪过滤得比较好。

油耗&后期养护:

4个多月里面基本都是上下班通勤,“十一”放假自驾去了趟济南和章丘,青岛来回路上总共开了1100多公里,油耗在7.5L/100km左右徘徊,目前的平均油耗是9.3L/100km,这个油耗我基本可以接受,想让马儿跑得快,哪能不给草吃?但是作为直喷发动机后期的积碳一定少不了,PEA的燃油添加剂还是多多少少来一些,40000公里的时候内窥镜看看什么情况,到时候评测的时候更新。

另外就是机油,上一期专门说了说GPF机油的问题,我觉得这不是个小事儿,要是带颗粒捕捉器的发动机图便宜,随便加机油导致堵塞了估计会很麻烦。上一次保养加了4.8L的0W-20的GPF专用机油,感受主要有三点:1.?是真的贵;2.?4.8L完全够用,保养手册上的5.25L是抽干机油的情况下,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下图是车辆熄火15分钟后的机油位。3.?如此一来,就少了自己保养尝试不同机油的乐趣。

我相信单从油品上宝马原厂的所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机油一定不是最好的,毕竟WAKOS、帕克龙、力魔、红线这些机油品牌也不是吃素的(个人认为其实宝马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标榜自己的油品)。

总体配置:

当时选择5系标轴还有一点就是卡钳比较骚,目前这个动力,4活塞卡钳感觉已经完全够用,暂时不去想Endless了……上一辆车的改装件上个礼拜才卖得差不多,所以我也不打算再在这个车上折腾了。

之前专门从青岛去上海改了一大堆的东西,后来想想原厂就挺好的,至于说姿态和操控,我觉得这个车基本可以满足我,动力方面我也不打算刷ECU了,避震器也不打算换了,要不又要走老路了,老老实实的开吧。

我对内饰没有太多要求,内饰和外观一样仁者见仁,奔驰的豪华我确实能感受得到,至于说奥迪的科技感还是很玄幻。目前宝马iD7这套车机系统我用起来绰绰有余,而且我不太习惯CarPlay,因为导航地图还是习惯用手机的。

综上,我对这辆车总体上还算满意,各方面都比较均衡,其实就是一辆驾乘与NVH中上水平,兼具一定运动调校的买菜车。低速共振和高速车身抖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后面找时间专门说说这个问题,另外这个车还存在一定向右跑偏,去4S店定位后依然跑偏,过阵子再过去调试一下。

2020年10月车辆信息

本月行驶里程(km):1250

总里程(km):10750

本月平均油耗(L/100km):9

本月花费:油费580元,洗车40元,ETC?90元,MP中网1300元,合计:2010元

车辆原配轮胎:普利司通TURANZA?T005,前:245/40?R19,后:275/35?R19

购车经销商:青岛中达燕宝宝马4S店

编辑点评:

为了宽大舒适的后排人们选择了长轴,为了蓝色M卡钳,大胎宽和更扎实的操控人们选择了标轴,但无论怎样,这都是一台同级别最合适的车辆,尤其是高功率的530车型,尽情撒欢的同时也有着较低油耗,如果你选择5系时,最重要的会是什么因素?

车主:没头脑和不高兴?所在地:山东烟台

上下班换了条新路线,不一样的新鲜感,感觉换了种心情,原来走的是半高速的绕城路,异常拥堵,国庆期间,市内道路早晚高峰时间车少一大半,部分老旧城市道路虽说坑洼不少,但7系的底盘可以过滤掉大部分颠簸。

海滨城市延海岸线狭长丘陵地带发展和建设,城市道路贯穿多条钻山隧道,穿城而过有穿山越岭的愉悦感,丘陵的坡度路况下,随时切换ECO?PRO驾驶模式驾驶。一个小例子:全长2.8公里的下坡路隧道限速60km/h,在ECO?PRO驾驶模式下,不踩油门可滑行将近3公里,时速仍能保持在58km/h以上,隧道内是不允许超车的,右腿右脚正好可以放松下,只需轻放刹车处即可,预备处理紧急情况,大大减轻了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

感觉发现了新大陆,原来ECO?PRO驾驶模式的打开方式是这样子的啊,不用一直踩油门,ECO?PRO驾驶模式的能量回收在松开油门踏板时即已开启,不需人工操作介入,一切尽在无形中。

ECO?PRO驾驶模式具备标准模式和个性化设置模式,个性化设置可设置该驾驶模式下的速度上限、是否滑行、座椅加热、温度调节,光线与视线;动态驾驶包括减震、转向仍可选COMFORT设置。

SPORT驾驶模式同样有标准模式和个性化设置,个性化设置可更改减震、转向、发动机、变速箱和运动式座椅夹紧,当然,你也可以单独更改为COMFORT模式的减震等调校。

额外地,7系的COMFORT驾驶模式也有标准模式和COMFORT?PLUS模式可切换,但不可个性化设置。

现在上市的大多数品牌新款车型一般都具备变道辅助功能了,7系的变道辅助功能可根据侧后方车辆距离自己车远近的距离,来设置外侧后视镜的**三角提示的介入时间。

我设置的是远距离,我观察侧后视镜,当有车辆靠近我接近两个车身长度左右(大概10米多),后视镜**三角提示开始闪烁并常亮,后方车辆处在检测范围内时,直到与己车平行,**三角提示消失。

有两次在高速上,可能前后车速度都比较快,天色较黑,后车没开车灯,连续观察两次后视镜,**提示灯未亮,而且后车距离已经在十米距离以内了,加上车体积大,盲区相应大一些,后来自己开车时,遮阳帘都要降下去,特别是傍晚,路上有部分车未开车灯时,还是要多观察几次后视镜,要变道还是多回头扫几眼盲区最放心。

2020年10月车辆信息

本月行驶里程(km):1519

总里程(km):15193

本月平均油耗(L/100km):7.4(车载电脑显示)

本月花费:油费1122元

车辆原配轮胎:米其林,前:245/45?R19,后:275/40?R19。

购车经销商:烟台中达翔宝4S店

编辑点评:

对于7系这样的大型豪华车,空气悬架加持下的COMFORT?PLUS高度舒适模式让旅途更加惬意,而车主因为选装了创新套装,便新增了带盲点侦测的功能的行车安全辅助系统。而多个模式下的个性化调整也让驾驶更加灵活,对于ECO?PRO节能模式,你会选择如何搭配其中的选项呢?

近两年的宝马车型,如5系7系,着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系成为宝马最热销的车型,而新7系的改款也获得了更多成功,加上最新的iD7车机系统的科技支持,你选择宝马的理由是否也如车主们描述那样呢?

你最满意宝马车的方面是什么,

动力or配置or操控?

请留言?评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原创?自1977年,第一代BMW 7系诞生,直到全新一代7系的发布,宝马7系对于宝马品牌之重要毋庸置疑,7系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超越的进化,为设计、创新和动力建立了新标准,将纯粹的驾驶乐趣和舒适的乘坐享受融于一身。

而日前,全新BMW 7系在北京全球首发,为了加速推进电动化策略,并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创新BMW i7,这款旗舰车型也是宝马集团在中国推出的第5款纯电动产品。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高乐先生

借此机会,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先生,来了解有关全新一代宝马7系所引领的新方向。

采访如下:

Q1全新一代BMW?7系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大,如此的设计可谓惊艳全场。对于宝马7系这样的旗舰车型,使用了极具颠覆与创新的设计,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切对于宝马的意义?

高乐先生:7系作为BMW品牌的旗舰,旗舰产品设计极其重要,对品牌的提升作用会辐射到全系其他车型上。创新设计的亮点、科技配置等等,之后会去普及到其他车型当中。

比如在2001年推出的第一代iDrive就是首次配备在7系当中,当时是一个非常前瞻性的设计,之后iDrive就下沉到其他车型当中。

另外,旗舰车型会为整个宝马产品家族指明方向。举个例子,全新7系使用了新的大型豪华车设计语言,比如分体式大灯,包括上面的日间行车灯,下面还会再有一个比较窄的远近光灯,这是新的豪华大型车前脸特征,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这种设计语言在7系上首先推出后,也会在不断在其它大型豪华车中应用,比如今晚我们会见到的新X7。

这种前脸设计就会奠定宝马在这个级别中车辆设计的基调。未来几年,大家会看到7系和X7、5系和X5、3系和X3,不同级别的车型视觉的辨识度会不断提升。

同时,7系作为旗舰车型也是应用创新科技的先锋,今天大家可以看到首次搭载的BMW悬浮式巨幕,辅以Bowers & Wilkins 4D钻石环绕音响系统,打造出家庭影院的效果,环抱式交互光带和隐藏式的空调出风口,也率先在7系中应用,之后部分设计亮点会应用在其它车型上。

另外,BMW?i7将是大型豪华车级别中一款既适合驾驶也适合乘坐的车型,它的设计和气场都很合适,这个级别BMW?i7拥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定位。

Q2如今,中国作为宝马7系最大的单一市场,车主的平均年了甚至不到40,中国购买7系的户看中7系的特质,既能享受驾驶保证乘坐。既然中国用户这么年轻,而这次7系的改变很大,那宝马是否做过用户调研,来让中国用户更快地接受这款车?

高乐先生中国不仅是7系的最大市场,还是未来汽车设计趋势的引领者,全新7系的工程开发在德国而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对于7系这样的旗舰产品,我们完成了大量调研,既涉及到对现有客户的调研,同时也在设计工作室中邀请竞品的车主,借此我们收集到大量的反馈和需求。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可以给这些车主做个分类:第一类车主不怎么开车,就是硬核坐车,他们有他们特殊的需求;第二类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工作日上班时坐车,周末时又希望体验自驾的乐趣。我们设计车型不可能面面俱到取悦所有人,那么在定位上就要有选择。

可以说一款完美的商用座驾,不但要气场强大,同时又有驾临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它的到来。这样大家需要的地位、气势能够得到很好的彰显,同时是充满驾驶乐趣,全新的宝马7系就能实现这一点。

同时,在科技上要很具有创新性或者进步性。有人可能觉得这款车进步的步子有点大,不够低调。我们不可能同时做太多的事情,如果同时兼顾太多的事情那一定会失败的。

对于这款产品,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就喜欢创新、动感,这些人对这款车会一见钟情;当这款车在路上驰骋几年,稍微保守的人也会渐渐爱上它——所以说,各种客户都会爱上7系。我觉得,“7系之爱两波起”!

Q3:i7作为纯电的大型豪华车,作为电动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依旧不忘强调宝马的驾驶乐趣。但提到大型豪华车,往往是CEO、大老板的座驾,更强调乘坐的感受,对于一个纯电动的产品,宝马i7这款产品如何在大型豪华与驾驶乐趣间做到兼顾?

高乐先生i7的动力性、加速性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这款车很明显既宽大又豪华,同时还有赛车般的驾驶乐趣。虽说它是一款电动车,但上手很快就能感受到运动感。

过去大家一讲到宝马的定位就是“开宝马”,这是老生常谈。而现在讲的是“开宝马、坐宝马”。

我们看i7,它的空间非常开阔,材质也很豪华,而且坐进去以后感觉拥有私密性,就像蚕茧包括的感觉,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宝马以“纯粹驾驶乐趣”、“终极驾驶机器”、“运动感”铸就而成。

而i7告诉大家,各种需求都可以实现,包括豪华的感受、豪华的材质、科技感、运动感,所有这些都能惊艳到大家,坐进去后的舒适感也会超越以往。在这款车的开发过程中特别关注了过去也许还没充分让大家信服的方面。

中国豪华车客户要比别的国家年轻很多,比如德国、美国的豪华车车主都得50岁开外,而中国的40岁不到。在这方面,科技就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称之为技术魅力。

很多黑科技搭载在这款车中,同时也是隐形科技,被整合到采用的材料里,不是一眼就能看到,这种追求恰好能够适应中国车主的品位追求。他们可能事业有成、功成名就,需要一款座驾彰显他的地位,实现对气场需求,同时也希望获得高科技体验。i7就能够满足所有的需求,通过这种技术魅力来切中中国车主的品位偏好。

Q4宝马不久前发布了BMW iX,而i7和iX不一样,iX是独立的,而i7是比7系平行销售的就像已经推出的i3和3系一样,经典和新的科技之间需要平衡价值,宝马方面是如何制定燃油车与电动车间的销售政策的?

高乐先生如今,即便面对高速的电动化转型,没有人等断言某个时间节点上,所有车辆都是电动车。甚至说,电动动力是否会是人类对于驱动能源的最终方案,也是无法定论的。

现今正在处于迈向电动化的过渡时期中,燃油车仍将有很大的份额,不会归零,同时电动车也会取得较大的份额。

所以,在能源过渡的时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坚持买标轴宝马5系的人是怎么想的?》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