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现在的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吗?

你觉得现在的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吗?

vsprin 2025-04-24 生活百科 10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定不是,将来应该会重点发展氢能源

你觉得现在的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吗?

电动 汽车 补贴新政策是什么

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之后电动 汽车 将不再享有补贴政策。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的续驶里程由大于等于80km提升至100km,同时在行驶速度方面,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应不低于100km/h。

以2019年的补贴政策来看,只有续航在25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才能获得补贴。另外,补贴也分档位,续航250-400公里补贴1.8万元,400公里以上补贴由此前的5万降至2.5万,取消地补。补贴在慢慢缩减,而到2020年年底,电动车补贴政策或将取消,2021年将完全取消电动车补贴。补贴退出是必然趋势,补贴的初衷就是为了刺激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化与普及化,起到扶持作用,而现在新能源 汽车 制造与消费的进展程度,已经走入正轨。

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比例已经占据到全球的50%,说明补贴已见成效。丰厚的补贴款额,导致部分企业贪图利益,存在一些企业骗补、消费环境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困境,有必要进行整治。如今补贴缩减,意图就是倒逼企业自身造血,让有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更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观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电动 汽车 仍然存在充电不便、里程焦虑、购车成本高等问题,这一切都看似不太乐观,为什么还说电动 汽车 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

一、电动 汽车 电辆效率高

EV、 FCV的车辆效率远高于燃油 汽车 。普通燃油 汽车 (TanktoWheel)的实际效率仅为16%,采用混合动力后车辆效率达到30%。EV的车辆效率及 FCV(燃料电池 汽车 )分别为81%、50%。EV、FCV以“化学能—电能—机械能”代替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的能量转换方式,以“电能”为媒介的转化效率会高达90%,而“热能”为媒介的转化方式最高也就是40%。

电动 汽车 的综合效率同样高于普通燃油车,燃料制备效率提升将进一步拉大与燃油车差距。综合效率,EV、FCV比普通燃油 汽车 分别高出15%、14%。目前以化石燃料燃烧制电以及制氢的效率虽然低,但是,核电、绿色能源的应用效率、氢气制备技术进一步提高, 汽车 电动化的综合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汽车 的电动化实现车辆高效,带来能量的高利用率,减轻平民大众“钱袋子”。至于大气污染、能源危机、二氧化碳排放等等高大上的论调,也无非是能量综合利用率的问题。

二、电动 汽车 构造简单

汽车 电动化将使零部件减少1/3。普通燃油车的零部件数量一般认为是30000个,其中发动机类占比约22%、驱动操控类占比19%、车身占比15%、悬架制动占比15%、照明及线束占比12%、其它电子装备占比10%。对于EV,发动机的22%、电子产品的7%、驱动传动系统的7%等被去除。而电池、电机、DC/DC转换器、电动刹车等至多增加100-200个零部件。综合来看, 汽车 电动化将减少11000个零部件。

构造简化将带来成本降低、操作方便及更大的内外观美化空间。 汽车 电动化使零部件大幅减少,对企业意味用更少的人力、场地、设备、管理,更快、更高效的进行量产,节约成本。对消费者,意味更廉价的 汽车 。而且,电动模式带来更加简单、响应速度更快的操控。轮毂/轮边电机、电池高能小型化以及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给车辆设计提供更多的改良空间,可能提升车身美感及舒适性。

三、电子化、智能网联发展的要求

对车辆性能的要求,使整车的电子信息设备配置率大幅提高。电子设备的增加,能提升车辆效率,加强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据估算,1980年, 汽车 电子设备的费用占比约为3%;2000年,电子设备的占比达到20%;2015年,车辆电子设备费用占比上升至30%。相 汽车 电动化将新增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费用占比将超过65%。

车辆的智能网联化进一步加大信息处理量。整车电子系统已经延伸至“人—车—环境”的立体式信息处理,对道路路况、周围行人与车辆的信息处理提高驾驶安全性,对周边充电桩、停车场、商铺、**院的信息处理,提高使用便捷性。这不仅需要数量庞大的传感器、控制器、芯片等,同时需要不停的完成信息处理及计算。

庞大的车辆信息处理需要足量的电能支撑。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我们处理逸散的信息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将越多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转化成越有规律的可用性信息,耗能就越大。电子产品配置增多,智能网联化的客观要求,迫使未来的 汽车 需要配备容量足够的的储能电池。

四、能源结构调整

以 “电”为媒介的 汽车 电动化实现能量的无固定区域及形式的输出及输入。 汽车 电动化的本质是利用电能来进行机械驱动。当储能系统把化学能直接通过电流与外部直接互通时,我们的能源选择就不仅仅限于像汽油这样的某种物质,即产电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途径,而电的也可以在任何地方获取。这意味着可以根据需求随意调控和选择能源方式,最终优化能源结构。例如,家里的储存的太阳能可以去充电 汽车 或是卖给电力公司,地沟油可以燃烧变成电再驱动 汽车 等等。

所以说发展电动力 汽车 是推动时代车轮向前的必然趋势,因为国内有些很多优秀的新能源企业,像BYD,小鹏,吉利等,对于目前存在的里程焦虑等问题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完美的解决。

首先,新能源是国家大力推荐的发展行业,当然,主机厂也会抓住这个风口,毕竟对于企业来说,国家补助的钱比卖车挣的钱容易多啦。

第二,主机厂并没有把主力研发团队放在新能源研究上。更多是采购去开拓更多的系统集成商来给我们做配套服务,这样时间更短,新车型推出的时间越短。

第三,其实一直在大力发展氢能源。包括我们已经研究很久了,很多工程车已经路测,但是一直不对外公布,原因大家都懂。

政策导向和自然发展趋势是两回事,充电的问题和电池衰减更换成本解决不了,一窝蜂扎进去就是死,老百姓真的很不容易,还做不到六年换半台车,怎么趋势,年年补贴还是免费换电池还是充电设施全面建设,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能说新能源是趋势,但电就不一定了,毕竟中国的电也很紧张,电动普及,电从哪里来,烧煤水电不破坏环境吗

电动 汽车 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不能说未来的新能源车全部都是电动车,但其肯定是会占很大比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吧!

1,因为环保需求,中国政府(国内也需要弯道超车,毕竟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差的太远)和世界各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决定了电动车会在未来10年内大规模发展,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从目前来看,只有电动车是最成熟的新能源车,尽管他还有一系列缺点。

2,无人驾驶,车联网,共享 汽车 一定会在10年内某一天实现,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需要出行时,你拿出手机,输入位置和目的地,一架无人驾驶 汽车 就开到你面前,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而电动车的优势在于,自动到充电桩无线充电,电机智能化控制比汽油机更灵敏,行车更安全,如此,人们的出行成本会非常低,公共交通也变得更加便利、高效、环保。

3,核聚变技术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这将是革命性的新能源,到时候电能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新能源。

4,电池技术也必将有所突破,从而把目前的短板补齐。

以上来看,不管是未来10年,还是更远的未来,电动车必将是大势所趋。

楼主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楼主,电动车是趋势这是一定的,最起码在我国是趋势,如果这些里面纯电的优惠最高,价格最实惠,并且只有纯电的车享受国家能源补贴和各地方政府的特殊补贴,你说你会选择纯电吗?

可能你会有疑问,为啥会这样说。

大背景,国际上好多国家都已经制订了退出燃油车制造的时间,其中就包括德国,当然你会说以上的几种车都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呀,都符合他们的初衷,当然你这样说也对。听我接着讲

为什么美国没有制定计划表?另外为什么中美的摩擦这么严重?其实可以当成一个事情来看,那就是美国要保证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这样才能保证他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而中国的日渐强大,会逐步的削弱他的话语权,所以他要想尽各种办法去压制中国,包括制裁华为,制裁高精尖的科研院校等。扯远了,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发战争财,一下子陡然而富,这个时候他看到了石油是全世界发展的命脉,所以他和那些中东石油出口大国有协议,就是你不用发展军事,我保护你,就一个条件,那就是石油交易只能用美元,你要是打破这个协议,我不光不会保护你,可能还要打你,和打伊拉克,伊朗一类的行为一样,就是保护自己在世界上的话语权,OK,话说回来,你知道中国一年进口石油多少吗?

201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13.6%至3.81亿吨 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达到了5.06亿吨,进口额达到了 1.66万亿元,占2019年我国商品进口总额的11.6%

据美国能源基金会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机动车目前已消耗了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5%。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其中汽油占26%,中等提炼油(包括柴油,喷气机燃料和煤油)占33%,燃料石油占12%。

2017年中国石油消费6亿吨,其中一半是我们 汽车 用的汽柴油消费。2017年我们有多少车呢?两亿一千五百万辆车。2019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到两亿五千万辆车,估计今年年底我们一定会超过美国的两亿六千万辆车。车越来越多,油耗也越来越大,可这些油从哪里来的呢?这其中70%都是进口的,这就是我们的能源安全问题。

上面的数据说明什么呢? 汽车 的燃油消耗量远远的超乎你的想象,那么中国就不得不像中东国家进口石油,也就摆脱不了美元的控制。

那么之前没有办法,现在有办法了,我们要抓住机会,全面转换新能源纯电 汽车 目前来看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这个不解释啦,疫情期间你的家乡是不是又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

第二,帮助摆脱美元控制

上面分析完了

第三,实现 汽车 制造业的弯道超车

燃油 汽车 别人多少年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10年内是不可能赶超合资车的。现在机会来了,抓住机会,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

那么咱们做了那些政策呢?

第一,能源车有补贴

第二,新能源车免除购置税

第三,对 汽车 制造厂补贴

第四,各个一线城市,主动抛出各种政策,上海10万车牌的地方,新能源车可以直接上牌,北京不限单双号,广东深圳对新能源车有特殊补贴等。

为什么要引进特斯拉

因为前几年国家烧钱,但是有些企业就是在拿补贴,磨洋工,来了特斯拉这条鲶鱼,一定会冲击传统燃油车市场,给那些车厂就两条路,要不就跟上,要不就几年后再见。这可以大大推进国产新能源 汽车 的脚步。

能源车的弊端

新能源车说的再多,什么充电桩少,什么续航少,其实总结下来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好了,那就是电池

两个方面,三个方向

不换电池组

第一,超级充电模式,特斯拉在做

第二,增加电池容量,特斯拉在做

换电池组

蔚蓝在做

所以在等技术突破,如果有一天你充电5分钟,可以续航200公里,你不觉得香吗?如果你换个电池组就三千二千,你还觉得后期维护费用贵吗?

污染问题

这个暂时没好的办法解决,后期电池处理是个问题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帮到您

电动 汽车 有很多优点,环保静音,起步速度快,平稳,越来越多车主选择了电动 汽车 ,国家也大力扶持电动 汽车 ,免购置税和上牌政策,现在人们最多的顾虑是续航问题和充电是否方便,还有电池的安全稳定性,但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顾虑将不再困扰我们,大家应该多一些期待与支持。

解决不了电池的技术难关新能源就是个笑话

666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首先,纯电驱动的车辆拥有较好的驾驶感受。在目前主流转速为12000转和6000转的基础上,在满足一定汽车行驶速度的要求下,电动车根本不需要多档,而这无疑会减少换挡所引起的顿挫感。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效率要更高。传统的燃油车的发动机效率是在40%左右,在抛开一部分被当作是废气而排放掉的燃油能量以后,效率则会降到30%左右。同时,电机加电机控制器理论上的最大效率是可以达到95%的,而且在实际使用中的效率基本上也都超过了85%。换句话来说,在假设行驶路程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上电动汽车所需要的能量大约是汽油车的十分之一。

最后,使用新能源车的成本更低而且更环保。按照当前我国油价和电价进行对比,一般电动汽车的耗电为10至15度电每百公里,而家庭电价虽然各省价格不同,但是基本上是在0.5元左右,也就是说电动汽车的每百公里大约是5至7.5元,同时按传统汽车为1.5-1.6排量来计算,油耗大约为7升每百公里,根据当前92号油价6.1元每升来计算,则传统汽油车每百公里为42.7元。而且新能源车基本都可以做到较低或者零排放。

然而新能源汽车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说充电并不方便、在长途出行的续航里程方面较弱,而且电池的电量和充放电功率都会受到气温的影响。但是,这一些问题也是许多新能源汽车厂商和科研机构正在寻求解决的。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还是属于新的行业,尽管这个行业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个行业发展的潜力。也许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新能源汽车完全取代传统燃油车的那一天。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春天网,本文标题:《你觉得现在的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